第307章 花生田里一农夫(下)-《华年》
第(2/3)页
乔建军笑道:那是你凡事都不肯凑合,才会有那么多波折。要是随便安排,凑合着过,那就顺畅多了——不过,老爸还是希望你别凑合,免得以后后悔。
乔楠感激地笑了笑,抓起放在一旁的葫芦瓢,说道:先帮姥姥种完花生再说。
老乔在前面挖坑,乔楠跟姥姥往那一个个小坑里放种子。乔楠还没有姥姥种得快,因为右眼前面的那团黑影,他无法将花生种在准确的位置。老乔停下来擦汗,看到儿子那么一个大个子,弯着腰,费力地往坑里扔花生种子,难免又是一阵叹息。
老乔还没发话,姥姥先心疼起来:楠楠,你别种了,回家歇着吧!
姥姥,种花生又不累。
姥姥又数落起乔建军来:孩子还没好透,你就把他拉回来干活,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老乔也很委屈:妈,让他回来干活,那才是看着他。你是不知道,他在港城天天去海边跑步,海边风那么大,也不怕呛着。晚上回家又是俯卧撑,又是仰卧起坐,我和他妈都管不了他。他也就听你的话,您呀,好好管管他吧!
姥姥吓得脸色都变了:楠楠,你不要命啦?伤筋动骨一?知道你要回来,我让你舅妈去钩的槐花,我去掐了香椿嫩芽,就等你回来吃了。你舅妈还去你三哥家里要了一只小公鸡,说是要跟你炖汤喝。你先在炕上看会儿电视,我这就去给你做饭。
看什么电视,我来给你烧火。
姥姥也没有拒绝,反而称赞他,在外那么多年,还会用家里的土灶烧火。乔楠故意做出些得意的神色,笑道:姥姥,野外生存可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在野外还没有家里这样的土灶呢,我们还得自己挖。
哎哟,我家楠楠真是厉害,当兵这几年,什么都学会了。
姥姥奔走忙碌的身影有些笨拙,甚至走了几圈,连放没放盐都忘记了,看来她还是苍老了很多。
乔楠心里一酸,心想,幸亏乔琳没看到这一幕,否则她又要坐到门槛上哭鼻子了。
为了给舅舅治病,舅妈把房子卖了,现在舅舅一家都挤在姥姥家。姥姥家只有一个厨房兼客厅,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卧室。舅舅舅妈暂居在西边的屋子,姥姥一个人住在东边。乔家父子一回来,姥姥就去四姥姥家住了。虽然四姥姥已经不在了,但姥姥跟他们一家关系都不错,平时也没少受他们家帮助。
难得回老家一趟,老乔也有要拜访的长辈,吃完晚饭,家里就剩下舅舅和乔楠了。跟宝庆的悲观不同,舅舅还在顽强地生活着,做完手术之后,依旧笔耕不辍。乔楠读过舅舅写的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尿毒症晚期患者写的。
做移植手术之前,我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我的诗能结集出版。现如今,年轻人大多都喜欢西方那些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的诗,我写的诗乡土气息太重,实在难以吸引读者,所以很难出版。谁知乔琳那丫头居然求你们姑妈去了,让她问问有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我的诗集。我也没想到,乔木老师那样的大作家居然会帮我这个忙,上个月北京一家出版社联系我,说是想出版我的诗集。可我总觉得,他们更看重的是这本诗集背后的故事。我估计宣传的时候,会着重突出‘尿毒症患者’这几个字。
乔楠安慰道:舅,不管怎么说,能出版就是好事。他们拿‘尿毒症’做文章又怎样,这世界上那么多尿毒症患者,有几个能做到像你这样?或许读了你的诗,听了你的事迹,他们也会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你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尿毒症患者还可以这样活着,那不更有意义么?
舅舅点点头:道理我都明白,不过你这样一说,我更加豁然开朗了。你长大了,更懂事了。
问及以后的出路,乔楠叹气道:去年我打算考研的时候,是想朝着技术那方面去的。但是在大学时期,我毕竟不如技术类的同学学得扎实,也没有什么科研成果,问了几位导师,都被婉拒了。后来,我也想了很多,我感觉技术这条路也不一定适合我。舅,我现在有点看不清自己了,你说,我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