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能功过相抵吗? ...... 【如果说明清之前的思想斗争是皇权争夺对儒家的解释权,那在明清时期就是皇权和天下的思想斗争。】 【他们运用禁锢和压迫的手段,使儒生们彻底失去了华夏文明中的优秀思想,沦为帝王手中的傀儡。】 【这是否仅仅是某个思想的问题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儒生们的观念曾一度超越了他们的时代。】 【例如,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就曾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呼吁人们限制皇权,并反对重农抑商的观念。】 【同时期的顾炎武也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批判了“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并强调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明朝后期的李贽更是大胆,他提倡人们寻找一条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路。】 【他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和贪官污吏,更是直接针对帝王的皇权统治,要求解放人的天性,并设立自由市场,这就有了现代思想的基础。】 【然而,他最后却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逮捕。】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儒家学者,所以刻在明清百姓心中的到底是儒家思想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他们所想的到底是自己要想的,还是别人让他所想的呢?】 【回顾这场跨越千年的思想斗争,我们可以发现,与其说是儒家塑造了华夏文明,不如说是华夏文明根据现实需求塑造了儒家。】 此时弹幕弹出。 “教育的意义在于什么,教育的意义当然在于“教育”。” “有些东西,阳光照进来就有罪。” “改造过的儒家思想就是为了禁锢百姓的思维和思想。” “所以从董仲舒开始,儒家就是一个框架,皇帝都把私货往里装。” “儒家还是有核心竞争力的,不然为什么都是历朝统治者的首选,还能延续千年。” ...... 汉武帝之后历朝历代的儒家子弟感觉整个世界观都备受冲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儒生。 他们自小熟读四书五经,接受的都是三纲五常的教育。 细细想来,真的细思极恐。 原来这才是儒家的真相吗? 儒家的思想都是皇权赋予的,皇权希望儒家思想是什么样,儒家思想就是什么样。 或者说,只要对皇权有益,换成道家、佛家思想延续千年,也未尝不可。 而此时,各朝的皇帝们脸色极为难看。 天幕关于儒家思想的变革,将他们的小心思彻底暴露了。 不是为皇权服务的思想要之有何用? 儒家思想当然是为了皇权服务的。 脸色最为难看的当属清朝的皇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