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十多年后,14亿中国人一年需要消耗5亿吨粮食。 各朝古人纷纷酸了。 他们所在的朝代,皇帝哪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 洪武年间。 朱元璋看着华夏后世的储备粮食数量一脸欣慰。 华夏后世渡过了那段艰难时期之后,应该是一直在囤着粮食吧。 这些粮食就是华夏敢与四大粮商再次打粮食战争的底气! 随后,朱元璋一脸郑重的对朱标说着: “老大,你要记住,粮食乃国家命脉所在!” “一定不能让别人拿捏住了!” “不管何时,种粮、囤粮始终是重中之重!” “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朱元璋作为一个过来人,太懂大部分老百姓造反的原因。 若不是因为没有饭吃,实在是生存不下去,谁会愿意冒着被砍头的风险来谋求一个生路呢? 朱标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说: “爹,孩儿铭记在心!” 朱元璋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问道: “杂交水稻法中那几种稻穗,民间有人寻到吗?” 朱标摇摇头。 “此事比较难办。” “待寻到吕宋,看能否带回红薯、玉米和土豆这些高产作物。” “届时,咱们大明的百姓便无需再为粮食而忧虑了。” 朱元璋点头,早已料到这个结果。 他又吩咐道: “标儿,吩咐下去。” “锦衣卫收集情报的时候,要格外注意粮食方面的。” ...... 嬴政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华夏有如此多的储备粮他并不觉得意外。 华夏一直就有多囤粮的优良传统。 “四大粮商这次要赔得血本无归了。” 之前的大豆之战,他们便用这样的消息,让国际粮价暴涨或者暴跌。 现在华夏也放出这样的风声,粮价势必会大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