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双管齐下-《美利坚往事1988》


    第(2/3)页

    刚刚来电话的是高盛的人,他们愿意以11亿美元的估值,来承销比特公司的股票。

    很显然,迪恩双管齐下的公关手法起作用了。

    玛丽.米克尔的报告是在战略层面上,肯定比特公司的前景。

    p电话的头版新闻则是侧面证明,比特公司的价值被远远低估了。

    虽然它只有orldlnk35%的股权,但后者的市场无限广阔。

    在东海岸老钱的眼中,电话业务可比软件业务靠谱的多。

    是的,高盛之所以愿意承销比特公司的股票,并不是因为它的软件业务有多么出色。

    而是高盛的客户对orldlnk充满了兴趣,但c他们无处下手,所以只能转向了比特公司。

    事情有些讽刺,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华尔街日报的读者除了各种投资机构,还有广大的高净值精英家庭。

    他们的年收入普遍在15万美元以上,是美利坚前30%的社会人群。

    他们有投资需求,所以才会是华尔街日报的受众读者。

    随着这两篇新闻的刊登,华尔街大大小小的投行几乎都接到了,这些精英人群的咨询电话。

    他们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怎么才能买到比特公司的股票?

    客户有需求,市场就会立刻给出反馈,刚刚的电话就是证明。

    但比特公司的手段只有这些了吗?

    迪恩翻了翻桌上的日历,现在已经是五月中旬。

    算上确定承销商,以及后续向证监会提出申请,到后面的路演定价。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所以该放出比特公司最后的宣传手段了。

    迪恩拿起桌上的电话,“洛斯,把我们上个季度的财报发出去吧,时机到了。”

    “明白,boss,我们早就做好了模板。”首席财务官洛斯亢奋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

    比特公司还没有上市,所以它无需对外公布自己的财报。

    但既然有了好成绩,也为了配合接下来的po,为什么不秀一下自己的肌肉呢?

    双管齐下,再接一招近乎明牌的财务报表,迪恩就不信比特公司的po会引不来华尔街的觊觎。

    叮铃铃

    正在他考虑接下来的安排之时,桌上的电话又响了。

    “比特公司,迪恩.普莱斯。”

    “迪恩是我,摩根士丹利理查德。”

    来了,迪恩眼睛一亮,“很高兴再次听到你的声音,费舍尔先生。”

    “我看到今天的华尔街日报了。”理查德开门见山,“或许我们该重新聊一聊关于比特公司的po?”

    “当然,我一直期待这一刻。”迪恩靠向椅背,他从容了许多,他在等待对方的开价。

    “12亿美元,我认为比特公司值这个价。当然关于上市筹集的资金,我们需要再商量一下。

    只要比例合适,摩根士丹利可以为比特公司找来有购买意向的大宗买家。”

    在两篇新闻的加持之下,以及向自己的客户咨询了购买意向之后,理查德给出了新一轮的报价。

    po估值不是由比特公司说了算,也不是由摩根士丹利说了算。

    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市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