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建筑上的高规制只是一个侧面,还不足以显示出这座文庙的特殊之处。南京作为一座政治地位极为超脱特殊的城市,每年都有祭祀明孝陵的活动。按照流传下来的规矩制度,每每是前脚祭祀完孝陵,后脚立刻赶到朝天宫来祭祀文庙。 以至于清末的笔记野史之中有这样的记载:曾国藩在打下南京后,重新对南京进行恢复重建。结果在重修朝天宫文庙时很惊讶的发现了朱元璋的陵墓入口,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每次祭祀明孝陵后立刻要赶回城内祭祀文庙。于是,胆小怕事的曾文正公悄悄的将墓道口重新封闭。这只是一段野史传说,自然做不得真。不过,能够让人有这样的想象猜测,足以证明朝天宫文庙的特殊性。这就有点像猜测福康安是不是弘历洒在别人家地里的一颗沧海遗珠一样。无风不起浪,如果不是福康安的各种特殊待遇,种种超乎寻常的恩遇、提拔,赏赐,又怎么会有这样的传说? 被李守汉很谦虚的让出了终献官位置的诚意伯刘孔昭也是气恼的紧,原本是自己的风光时刻,却被一群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野狗给搅了局。 “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此喧嚣闹事!五城兵马司何在!?为何不将他们赶走?!” 听到刘孔昭准备令五城兵马司拿人的命令,站在文官队伍里的吕大器、赵之龙等人不由得身体微微一抖,外面那些家伙,论起嘴上的功夫一个个都是横扫千军,可是,当真和那些丘八大爷们动起手来,只怕是十个也未必抵得上一个。不然也不会有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这句民谣了。 倒是在他们身后的钱谦益轻轻的咳嗽了一声,示意他们稍安勿躁。更是以充满信心的眼神向周围的几位同僚传递了信息:“放心!那些丘八们绝对不敢动手!” 倒是左都御史刘宗周有些沉不住气了,借口他身为总宪,有“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寺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纠察弹劾之责,提起袍服小碎步的向着“德配天地”牌坊疾趋而去。 牌坊外,一群身穿破旧澜衫头戴儒冠的文士打扮之人,正在面红耳赤的训斥那些警戒兵马,“侬晓得今日是啥辰光哇?!祭祀圣人的事体!吾等身为圣人门徒,为甚不让吾等入内祭祀?!” 如果是别的闲杂人等来此搅闹,这些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会毫不犹豫的按照长官的命令,将这些不知死活的家伙教训一顿。可是,今天,带队的军官也有些犹豫不定。 原因很简单。这些前来闹事的文人,个个手中捧着一个木制牌位,上面扁体金字,“至圣先师孔子神位!” 如果这一幕被李华宝看到,担任南京城内警备职责的他会毫不犹豫的命令这些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把这群闹事者拿下,拿着一块破烂牌子吓唬谁?!可是,好死不死的,从文庙内出来的是左都御史刘宗周。 “跪下!快跪下!”一块一尺二寸长的木牌位,便让这位朝廷大员双膝跪地,不但自己跪下了,更是喝令那些兵丁也一道跪下。 趁着这个当口,手捧孔夫子牌位的文人们一哄而入。 乱哄哄的队伍一拥而入,在原本庄严肃穆的祭祀大典仪式上,让人顿时有种诧异之感。 这些人一边跪倒在大成殿前,在这座重檐歇山顶,七开间带廊的建筑前开始放声大哭。 “夫子啊!你一生教化,弘扬王道,却不知道,如今你的弟子们却是走投无路啊!” “夫子啊!你的一生心血,却是被人毫不在意的视若草芥,踩在脚下啊!” “夫子啊!你的著作以后无人读,无人用,留在这污秽横行,人皆铜臭的世间有何用啊!不如一把火烧了,送达天庭去陪您老人家啊!” 这群秀才、童生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祭孔夫子,手中却也不闲着,将香火吹旺,冒起火苗后,把随身携带的四书五经等书籍取出,点燃后焚烧起来。 一时间,火焰同青烟共舞,哭声并喊叫一片。 在冬至祭祀孔子这样隆重的朝廷大典上,突然出现了士子手捧孔子牌位,在现场哭号,并且焚烧书籍的事情,顿时让在场不知道内情的官员们瞠目结舌大惊失色。 而这个事件的幕后组织者吕大器钱谦益等人,更是心花怒放。用得意的眼神望着隔壁武臣勋贵队伍当中的李守汉、刘孔昭,徐公爷、常公爷等人,更是用包含毒汁的眼神盯紧了首辅大学士马士英。看着他的一举一动。 出现了这样性质恶劣的事情,无疑是凭空里给了马士英和李守汉一记耳光。钱谦益很是锐利的看到了站在武臣队伍当中的李华宝握紧了拳头,准备从队伍当中越出来。 “快出来啊!快出来,拔出你的刀,调动你的兵来,把这些哭祭孔子的读书人抓起来,甚至是就地正法一批。这才好啊!”钱谦益不停的在内心里催促着李华宝。他和他的同事们比任何人都希望李守汉、马士英这**党权贵们对这些读书人大打出手,严厉镇压! 这样,他们便有了煽风点火大起发难的理由。甚至说,更为无耻的事,他们也有理由去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