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找死-《不聊斋》


    第(2/3)页

    说着,转身离开。

    由始到终,道观内一片平静,睡在房间的陈唐似乎一无所知。

    ……

    啪的一响!

    京城某地,一座方正庄肃的府邸内,书房中,古大人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

    突然间,其颈脖处一圈儿出现断裂,随即,一颗人头便掉了下来。

    没有头颅的身躯站起,迈前两步,蹲下去,双手将人头捡拾起,然后再安放回颈脖之上,拧了拧,重新拧紧了。

    神态木然,双眸却有怨毒的光芒流露而出,张口骂了句:“好个道人!”

    ……

    八月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凉。

    京城是真正的北地,不同于潘州,冬天来得早。

    九月下旬,贡院传来文书消息,今科天子试定了日期,从十月十五开始。

    对于古代的科举考试,陈唐颇有研究,也知道不同的朝代,考试规矩有所不同。

    在殷国,又是另一番规矩。

    从童子试,到举子试,再到天子试,三大阶段。至于另一时空的会试、殿试,却一并合拢到天子试里来了。

    考完试后,金榜题名者,可参加琼林宴。

    宴后,各进士便可返乡,至于官职任命,皆有吏部安排。第一甲头三名者有机会直接留在京城,进入翰林院。其余的,基本都是安排到各地任职。

    整个流程,颇为缓慢,一年时间,都算快的了。有的人,要等两年,甚至三年,才接到公文。

    殷国立国数百年,到了如今,早已是机构臃肿,尾大不掉。每一个县城里头,人员都塞得满满的,很难有位置空缺。

    而每一届天子试,录取人数都会达到五、六百人左右。

    这个人数看似不多,但要明白的是,他们都是能当官的。

    而真正入品的官职,本就不多。

    数目多的是“吏”,是“役”。一个官位,起码搭配数十名吏和役,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

    这种制度有利有弊,但存在已久,早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