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章:桃源-《不聊斋》
第(2/3)页
说着,拉起陈唐的手,一边走,一边介绍起来。
陈唐抬头观望,此地地势确实不错,依山傍水,后面高峰入云,前头又有河峡作为天然屏障,可以说,进入的路径,最主要的方式便是这条河流了。
群山围绕之下,是一大片平坦的坡地,足有千亩之阔,一座座房屋点缀其中,并不算集中,分散开来。粗略估计,得有上百间。
这个大塘乡,蔚然成规模,并不是那种十来户人家的小地方。
一些低洼的地方,则开垦出了稻田,一垄垄的;平坡之上,又种植着各种果蔬之类。整副场景,显得欣欣向荣,生气勃勃。
苏菱说道:“可惜现在隆冬,到了明天开春,山花灿烂,才叫好看。”
陈唐道:“你也不过到此数月,就知道了?”
“我听他们说的。”
“他们”,就是居住在本地的村民们了。陈唐听燕还丹说过,这大塘乡的形成已有数百年之久。最早的时候可追溯到王朝更迭那会的动乱期间,有难民流落到此,发现此地宜居,就定居下来。随后又有数批人入驻,慢慢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地方。传承至今,已有数代。
燕还丹,便是其中一位后裔。
大塘乡自耕自足,狩猎渔猎,但并不表示他们完全的与世隔绝。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让人出去,用物品换些油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
总体而言,生活远算不上富足,胜在安宁。
燕还丹的家人早已不在,孑然一身。他自幼便向往外面的世界,年纪不大就出外闯荡,游历江湖,学得一身本领。再到后来,更是被困阴司十多年。前一阵子返乡,已是物是人非。房屋那些,早便破旧崩塌掉了。
现在的房屋,是从宁州回来,重新搭建起来的。
燕还丹有着本事,加上王甫和苏菱帮手,在东南方向的一处坡地上,搭建起了三大间木屋子,还有一间灶房,一间杂物房,旁边又圈起了一块地方,用来喂养鸡鸭。
“地方大把,但没有买到小鸡等物,这世道,不好找。我还想养条狗来着。”
苏菱说道,语气颇为遗憾。
“村中没有吗?”
陈唐问道。
“有是有,但是贵……”
他们一路上,其实遭遇过不少事端。有溃兵,有山贼,还有诡谲,都是靠着燕还丹闯过来了。带着的盘缠钱财,花费剩下的,基本全都买了粮食,带进大塘乡来。毕竟他们刚到,可没有田地耕种,即使有,等到产出,也需要季节时间。不自备粮食的话,总不能跟村民们讨吃的。
“三婶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