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桩功-《反转修真时代》


    第(2/3)页

    “花体桩!”

    这是信息中的第一个桩,主要功用是固定基本动作、姿势身法的雏形,神筋拔骨,锻炼梢节和末梢神经,协调身体与四肢的关系,解决腹式呼吸之法,静与动的关系,培养“外三合”的形成,增强各关节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其中特别是神筋拔骨,讲求练气,使内脏坚实、内力充盈。

    所谓“筋长力大,肉厚身沉”,把韧带、肌健伸开,促使关节的灵活,肌肉均匀伸缩,全方位锻炼,才能增强肌肉的弹性和爆发力。

    桩功中都必须竖项,含胸拔背,这是对身体上下的伸拔,沉肩坠肘是对肩、肘、手的伸拔,站桩时重心在下盘,两腿都是弯屈的,这是对下肢的伸拔,腰与胯是拧劲儿的,双脚的躁骨就像机械中的转向轮一样,腿与膝都是扭着劲儿的。

    这样就形成了对脚趾、脚跟、踝骨、膝、腿、胯、腰的伸拔,使肢体既沉实又灵活,并增大前趟后蹬的劲力。

    尤为重要的是三体桩是解决“动与静”的关系的养练之始,道家“知命养性,性命双修”,所谓“性在天边走,命在海底游”,许多人不得其解,实质上本意是上练精神,下练精气,开发智力,保命延年。

    所谓“神藏气内丹道成”,“养灵根而静心者为修道,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

    这说明修炼是以静为主的,练拳是为了“敌将”,是以动为主的,再引申一层来认识,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

    “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动静一理,体用一源,不真动就谈不到知“意”,不真静就谈不到知“性”。

    静为性,动为意,“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

    静中无动等于有形无意,空势无备。动,就是“意”的训练、是内五行、精、气、神等内功内力的锻炼和培育。“意”动才会形意合一,“妙用则为神”。

    在此基础上,再经其它四个桩的锻炼,才能追求到“虚极静笃时,则还于先天本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的境界。

    而乾坤桩的主要功用是通气之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