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自由的条件-《晚唐》


    第(2/3)页

    李璟轻笑,“咱们都是相识一天两天了,都是多次血与火里一起,肩关着肩撕杀过来的弟兄。我不会亏待大家,黄当家将担任怒涛营的十将,红当家和黑当家将担任副十将和营都虞侯。另外白当家将担任营总教头,其余原来各位船长等也都将担任都将队头等职。怒涛营目前将完全是镇东海的弟兄组成,军官方面也都由镇东海的弟兄担任,我不会派其它人入怒涛营。”

    事情得一步步来,李璟不愿意操之过急,让这些海贼们有了其它心理。只要接受招安了,用不了多久,镇东海就会彻底的成了沙门镇的一部份,这是无法改变的。

    有李璟的这番承诺,改编的事情十分顺利,第二天在诸将的见证下,李璟特意拉来了张承业一起,弄了一个招安归顺仪式,在台山码头,黄胡子等率着镇东海的舰队自海上前来归顺,奉上令旗、战剑以及花名册。李璟则当场宣布招安,并将镇东海改编为怒涛营,当场委任了黄胡子等一众海贼头目为怒涛营的大小军官,然后特拔双炉礁做为怒涛营的营基地。

    三千海贼中最精锐的一千青壮被留下来编入了怒涛营,剩下的二千则脱离了军中,上岸做了普通百姓,安排入工坊的入工坊,入工地的入地记,还有些安排入了商队,捕鱼队等,所有人都领了一大笔的安家费,有了新的生活。安家费很多,足足一百贯一人,其中李璟给了五十贯,黄胡子等人把镇东海的积蓄拿出,每人给了五十。有了这一百贯钱,足够他们重新开始生活。

    一开始镇东海的黄胡子等人还担心大家有不愿意的,结果却意外发现,大家对于接受李璟招安改编,甚至洗手上岸,都是十分的满意。海上生活虽然逍遥,但其实那是刀头舔血,谁也不知道哪天自己就突然战死海上,也不知道巢穴什么时候会被官军剿来,时时提心吊胆。如今接受了招安,还是他们相信的李璟招安,沙门岛的安全与富裕他们是早见识过的,一直都是心中暗暗羡慕。如今能加入沙门镇,众人十分满足。

    招安了镇东海,并把他们的家眷一起移居到子沙门镇之后,沙门镇居民再次增添子近两万人口。算上前次对龟岛等岛屿的洗劫,现在李璟的统治下,整个沙门镇一镇二堡九戍一共十七岛礁之上,所有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十五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也已经突破了十二万人,另有流动的揽工百姓等近三万人。

    沙门镇虽然一下子有了十七座岛屿,但是其中有诸多都是面积很少的岛礁,很多不适合人居住,有一些又做了军事基地。最后能真正居住的岛屿也就只剩下了大黑山岛和小黑山岛还有沙门岛。全部面积加起来估计有三万亩,耕地面积两万余亩。

    李璟将几次劫掠来的大谢砦其它堡戍的百姓分别安置到了大小黑山岛上,这一部份有大约八千户四万口人。这么多的人,就算全把地分给他们,每户也不过只有两亩半地而已,根本不足以安家。

    对此,李璟干脆实行了囤堡制,以五百户为一堡,将这些移民分成了十六堡,每堡划拔一千二百五十亩地。另外备堡修建猪羊养殖场和鸡鸭养殖场,为镇上养猪鸡鸭。另外还让各堡组建捕鱼队,下海捕鱼,将捕来的鱼供给镇上和军队,并且出售,多余的还腌制鱼干等储存起来。另外还在各囤堡组建一些手工作坊,为沙门镇上的一些大工坊做一些外加工。如此算下来,虽然田地产出不足,但把其它的收入加起来,却是完全足够维持生活,甚至比原先的还有些富足了。

    解决了这些人,剩下的便只有青泥浦换来的那些一万俘虏奴隶,还有大谢砦的俘虏及投降士兵了。

    “全部安排到工坊之中去吧。”李璟直接回复新任的镇录事李纯。沙门岛条件限制,是难以做到真正的囤田养军的。不过沙门镇也有一个内地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那就是他们守着北方最大的登州港以及海上商路。有这样的条件不做生意,却要一心在那万把亩地里刨食那就太傻了。李璟早已经给沙门镇做了规划,那就是大小黑山堡是囤田安民之处,其它各岛礁是练兵之所,而沙门镇将被打造成一个集军事和商业的中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