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兵寇洛阳-《混在三国当军阀》


    第(3/3)页

    陈宫蹙眉道:“主公,汉室衰微、气数将尽,覆亡早晚事耳。唯虎牢之失,恐祸及主公姓命耳,可早谋应对之策。”

    曹艹不解道:“公台何出此言?”

    程昱道:“今十常侍及大将军党争甚急,颖川之战恐成祸乱之源,两大党阀必互相攻讦。因朱隽、皇甫嵩督师不力,以致八百流寇遁走而下虎牢,此丧师失地、杀身大罪耳,何进小人,欲脱干系,必嫁祸于人。朱隽、皇甫嵩皆何进心腹,又与袁逢、袁隗交好,定然无恙,袁术又是袁氏子弟,袁氏四世三公,朝中根基深厚,亦无可能!舍此,止剩主公一人,主公恐成弃子,成为颖川之败之替罪羔羊耳。”

    曹艹闻言霎时脸色煞白、久久无语。

    夏侯惇勃然大怒道:“他奶奶的,弟兄们辛辛苦苦替大汉朝廷卖命,到头来竟然反而要给别人当替罪羊,真是岂有此理!不如反他娘的,倒也痛快~~”

    曹艹目光一冷,厉声道:“元让住口!往后若敢再出诳言,定斩不饶!”

    夏侯惇哼了一声,扁了扁嘴巴,不再言语。

    陈宫道:“主公,仲德所言恐已成事实,可早谋良策。”

    曹艹嘶了一声,蹙眉道:“计将安出?”

    陈宫道:“主公,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今之计当速速联络朝中高望、蹙硕二公,闻听主公先祖与二公有旧,或可相救。”

    曹艹微微颔首,小眼睛里悠然掠过一丝莫名的寒芒,既然何进不仁在先,休怪我曹艹不义于后!想至此,曹艹再无犹豫,向夏侯惇道:“来人,笔墨侍候~~”

    ……皇甫嵩大营。

    “唏律律~~”

    战马昂首一声悲嘶,颓然栽倒,将马背上的重甲骑士摔了下来,连同战马身上沉重的鳞甲恶狠狠地掼在地上,发出轰然一声巨响,激溅起漫天烟尘,将近在咫尺的朱隽、皇甫嵩两人熏了个灰头土脸。

    “嘿!”朱隽懊恼地双掌互击,不解道,“反复十次皆是如此,却不知是何道理?缘何八百流寇之战马驮得如此重量,我军战马却驮不得?”

    皇甫嵩皱眉道:“莫非其中另有蹊跷?”

    自从在战场上目睹了流寇重甲铁骑冲锋时的巨大威力之后,朱隽、皇甫嵩顿生破解之心,命士卒在战场上搜集了几副完好的马铠、重甲,令身体强壮的士卒披挂重甲,又于军中挑选最为强壮的骏马披挂马铠,装备毕、模仿流寇重骑发起冲锋,但试验的结果却令两人大为失望。

    朱隽、皇甫嵩被重甲铁骑身上披挂的重甲、马铠所深深震憾,以为所有的秘密全在甲胄之上,以致忽略了流寇所使用的马鞍与汉军马鞍有微弱的差别,更不会想到,最大的玄机却隐藏在最不起的马蹄上,所以试验十次全部以失败告终。

    朱隽想了想,向身边的军需官道:“可有俘获贼寇坐骑?”

    军需官摇头道:“不曾,所有俘获坐骑皆已受伤不敷骑乘,已然全部宰杀、充做军粮。”

    皇甫嵩道:“可有发现异样?”

    军需官道:“不曾发现异样。”

    这倒也不怪军需官粗心,马蹄铁钉在马蹄上之后,经过长途奔跑沾上泥土之后,早已与马蹄混为一色,若不仔细察看根本无法发现其中奥秘?而且八百流寇回师长社之时,战死的大多是高顺部下的颖川兵,这些颖川兵骑乘的都是后来缴获的乌桓马,这些乌桓马都未曾钉过马掌。

    而真正钉过马掌的坐骑却损失不多,只有许褚率领的百余重骑因为无可避免地硬撼汉军兵锋,所以损失巨大,前后总共损失了七十余匹,但汉军在清理战场时,已经把这些钉过马掌的战马和未经钉过马掌的乌桓马混在了一起,自然越发难以发现异常了。

    皇甫嵩不甘心,又问道:“马鞍呢,可曾留下?”

    军需官道:“完好马鞍有五百余具,皆存于库中。”

    皇甫嵩道:“走,去看看。”

    朱隽、皇甫嵩在军需官的引领下来到充做仓库的营帐,只见里面堆满了杂乱的马鞍,皇甫嵩随便拿起几具马鞍看了看,皆与汉军使用马鞍无异!事实上,这五百余具保存完好的马鞍中,真正配有双边马蹬的马鞍只有几十具,皇甫嵩拿起的几具是八百流寇沿用的乌桓铁骑马鞍,自然发现不了异样。

    皇甫嵩意欲再行翻找,忽有小校匆匆奔行而入,面有惶急之色,向朱隽、皇甫嵩道:“两位将军,大事不好!”

    皇甫嵩眉头一皱,沉声道:“可是有了八百流寇行踪?”

    小校点点头,答道:“回将军,八百流寇自弃长社,竟星夜投奔虎牢关去了。”

    “虎牢关?”朱隽虎目生寒,沉声道,“八百流寇竟自投死路?”

    小校拭了拭额头汗水,颤声道:“将军,探马回报,八百流寇已经袭破虎牢关,席卷洛阳而去了。”

    “仆~~”

    皇甫嵩手中的马鞍颓然坠地,发出一声闷响。

    “你说什么!”朱隽脸色大变,一把揪住小校汗巾,厉声道,“八百流寇袭破虎牢关、兵寇洛阳而去?”

    小校颤声道:“是~~是的,将军。”

    “呼~”

    朱隽长出一口气,脸色再变迅速冷静下来,轻轻松开手,向皇甫嵩道:“老将军,且回大营,召集诸将议事。”

    ……从虎牢关往西两百余里,既为洛阳。

    骄阳当空,洛阳城东的马市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往来客商络绎不绝,成群结队的马匹嘶嘶嚷嚷,穿城而过的官道上更是行人如织,洛阳城是东汉王朝的都城,经过十几代君王、几百年的倾力发展,自然繁华似锦。不但城内商铺林立、城外亦是酒楼客栈鳞次栉比,各地商贾云集。

    虎牢关通往洛阳的官道宽可十丈,足以容纳十数骑并排而行。

    正是午后时分,天际万里无云,旷野上寂寂无风,官道边垂柳脉脉,才过春上,天气却已略显灸热。

    “当啷~”

    一名客商忽然失手将一只陶碗打翻在地,发出一声脆响,顿时吸引了附近食客以及酒楼小肆的注意。

    “咦~”那客商忽然惊咦一声,指着卓子叫起来,“桌子如何在动?”

    客商话音方落,附近所有客商皆发现跟前的桌子果然在震动,只片刻功夫,他们更是震惊地发现,连脚下的大地亦在微微颤动~~“地崩!莫非是地崩?”

    一名见识颇广的关中商人忽然惊恐地尖叫起来。

    “不对,骑兵!是大群骑兵~~”

    另一名山西商人常年游走于塞外,见惯了骑兵出没之时地动山摇的威势,与此时情景颇为相似,立刻出言反驳。

    “天哪,快看,骑兵,真的是骑兵!”

    终于有眼尖的发现了异常,指着遥远的东方天际大叫起来,几乎所有听到这声尖叫的人都转头望向东方,只见空旷的原野上,黑压压一群骑兵正汹涌而来,当先一杆血色大旗,正迎着骄阳猎猎招展、凄艳如血。(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