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股掌之间-《大唐技师》
第(3/3)页
李世民看向王珪,道:这与爱卿何干?
陛下!王珪以头杵地,哭道:王志的舌头,是臣割掉的!逐鹿侯审讯王志时,臣也去见逐鹿侯,刚好听到一半,担心王志牵连到家族中更多的人,便一时糊涂,抢了逐鹿侯拿出来给刺客指认的凶器,把王志的舌头给割了。逐鹿侯念臣为家族考虑的一番苦心,又存着能少牵连一人,便少牵连一人的善念,答应为臣隐瞒此事。今日既然事发,臣怎能让他为臣担待,老臣认罪,认罪!
王珪一个头磕在地上,久久不起。魏征彻底傻了,嚅嗫了一下,无话可说,也只好跪了下来。
李牧长叹一声,接过话道:陛下,臣当时隐瞒此事,却有一时怜悯之心,又想到王志已经是必死之人了,该说的他已经都招认了,有没有这舌头也无妨,就答应隐瞒此事。有心想告诉陛下,但既然已经答应了王侍中,信之一字,臣无法违背,对陛下有所隐瞒,实在是欺君。说着,他也跪了下来,道:请陛下治罪。
如此一波三折的反转,让旁边站着的三省六部的大佬们都看傻了眼。反应慢的,都跟不上思路了。
李世民把李牧搀扶起来,赞叹道:爱卿信义为先,朕怎忍责罚?倒是魏征,今日观其言行,恐不如爱卿所称道的那般,朕该重新考虑了。
李牧立即道:陛下,一码事归一码事,那个位置的人选,臣还是以为魏公最为合适,君无戏言,陛下已经定下的人选,怎能随意更改啊!
众人听得这叫一个懵,就连魏征自己也犯糊涂,什么人选啊,至于这样争执?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抬了下手,道:都先起来吧。
魏征和王珪爬起来,李世民重新坐下,抿嘴不语,好一会儿,他才开口,道:高干,宣读朕的旨意。
高公公从怀里拿出一封圣旨,打开,朗声道:诏曰:朕登基以来,宵衣旰食,只为百业兴旺,子民富足。然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群僚所言,皆朕之过。今下诏罪己
众人听到一半,就明白这封圣旨是什么意思了,这竟然是一道罪己诏!
长孙无忌头一个跪下,眼泪像是在兜里揣着似的,眨眼就流了下来。其他人也有学有样,都跪了下来,痛哭流涕。君王罪己,百官难辞其咎,就算是一个形式,他们也必须这样做。
罪己诏读完了,李世民把罪己诏接过去,递给中书令岑文本,道:爱卿,行文各地,昭告天下。
岑文本哭道: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今被贼所伤,还要下诏罪己,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啊!
诸人都劝,李世民却毅然决然,道:朕意已决,卿等不必再劝。说罢,又道:高干,第二道旨意。
高公公抹掉眼泪,又拿出一封圣旨,道:诏曰: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依法也。今十贼行刺于朕,依法,则该夷其三族。牵涉万人,朕心不忍。但法理不容人情,为存无辜之性命,今朕下诏重修大唐律,存仁义之本,去残暴之根。招募天下贤明学士,委任御史大夫魏征总管,限期三年,令诸事有法可依,不辜负朕之期盼也。
高公公念完,把圣旨递给魏征,小声道:魏公,方才逐鹿侯足足跪了一个时辰,才求得这个结果。是他,极力保举你来主持修法,刚刚你的一番言语,着实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魏征惊诧地看向李牧,李牧微笑以对,没有半点显摆自己气度的意思,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