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算力-《永不下车》


    第(2/3)页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界,算力,某种程度上,比算法更关键。

    这样的认识,是方然对IT领域的观察而得出,和计算机课本上的说法大相径庭,但想一想也知道,再怎样精妙的算法、代码、程序,脱离实际运算平台的话也毫无用处;算法可以完善,可以拷贝再制,可以永续工作,然而建立在实打实计算机器之上的算力,却不可能凭空摹想,更不可能复制重用。

    算力之于信息技术,正如能源之于传统产业那样,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基础。

    因为在天下太平的时代,这种东西,正如毫不起眼的市电和自来水那样,付费即可使用,恍若唾手可得;

    等哪一天失去,才知道该珍惜。

    ASA受到算力的限制,这种困难,方然暂时没想出什么办法来克服。

    匿名账户上虽有大笔资金,事实上,已经超过了百万马克,也不适合用在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情上。

    变通的策略,按IT领域的粗略常识:

    既然“算力*空间*时间”可认为是一个常数,那么,用时间换空间和算力,也是一个办法,说白了就是等待,假以时日,倘若花费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即便以现有的菲薄算力,ASA或许也能精确定位“匿名者”,提交此人的详细资料。

    但这和根本没有解决方案有什么区别呢。

    几十年,几百年那样久,到那时,连人类文明都未必还存在,调查还有什么意义。

    客观条件的限制,可不是只凭聪明才智就能突破,深秋的伯克利,坐在寝室电脑前的年轻人皱起了眉头。

    方然没有在苦恼,而是,他在寻找其他的策略。

    人力有所不逮,人工智能又有算力的限制,看起来,调查“匿名者”踪迹就成了一个近似不可能的任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