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易货-《永不下车》
第(2/3)页
然而在今天,确切的讲,从某一并不甚确切的时间节点开始,卡奥*海因里希的理论,便逐渐遭遇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是产品价值的锚,这一事实在今天并未改变,也不应该改变。
然而面对现实,坐镇nep大区的男人却分明意识到,“自产机”的出现、发展、完善,直到西历1490年的基本成型,正在改变“劳动价值论”这一规律的具现形式,继而使其陷入一种理论上正确、实际上荒谬的矛盾境地。
矛盾的核心在于,“自产机”,顾名思义并无需一切人为干预、更无需人类劳动,便能源源不断的提供产品。
考虑到“全产机”的强大自持力与近乎无限的自我维护、管理与迭代能力,这一“自产”现象的持续时间,近乎无限长,甚至能轻易跨越若干个世纪。
不管站在永生追寻者的立场,如何看待“无限长”,对普通民众而言,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间,终其一生都能看到某“自产机”在源源不断的提供产品,也能料想到在自己百年之后,这一体系仍将持续运作。
那么对“自产机”而言,其源源不断提供的产品,价值的锚又在哪里。
人类劳动,毋庸置疑是正确答案,具体地讲,在“全产机”的漫长生命周期内,其提供的每一单位产品都凝结着这体系之创造者的劳动,创造出这“全产机”的,绝不是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而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无数劳动者。
思考进行到这里,聪明如方然,已模糊意识到了一个怪异的推论。
“全产机”,本身固然是劳动者的创造,其漫长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件产品,都凝结着这些劳动者的汗水。
然而若考虑到另一个客观现实,人,命不久长,或者是终有一死,那么“自产机”全寿命周期内的大多数产品,其凝结的劳动,对创造出这体系的劳动者而言,都是无论如何也根本无法兑现的“刚性损失”。
说白了,劳动者参与设计、制造的“自产机”,在其百年之后,仍能持续不断的提供产品,这些产品的价值,又如何能回馈给劳动者,回馈给已经躺在坟墓里的正主呢。
人死,有如灯灭,一切意识活动都将随之而终结,更遑论自身的利弊考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