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定居-《永不下车》


    第(2/3)页

    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最起码,温饱还有保障,方然做这一切不是为搞慈善。

    对治下的庞大贫民群体,目前来看,唯一真正有用的产出是“人口”,能取代nep大区研究机构中的老迈职员、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精英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很显然,每天供给“食用肥皂”与糟糕的医疗、教育服务,是不够的。

    出于种种考虑,权衡再三,方然为这一千余万人制定的,是“新时代之集管体系”。

    集中管理,具体的讲,首先就是要将这散落在nep大区各地,从城市废墟到荒郊野岭的一千两百万贫民,迁徙到为其设立的集中式定居点。

    定居点的规模,以大约一万人的生活所需为限,地点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立在旧城市边缘地带,自然条件适宜、或者交通便利之处,由大型机械与m.r施工,建造成排的标准化住宅,并配套以基本的水、电、食物、医疗、教育与安保体系。

    与每天两块“肥皂”相比,这一切建设的资源消耗要大得多,nep大区总能耗中用于贫民的约百分之五,大部分都是建设投资。

    硬件迅速建设起来,配套的软件,从安保机器人到生化仿真人的一切,也随定居点的建设而逐步到位,大概从1490年秋天开始,“天堂军”的武装机器人就行动起来,从东北太平洋大区的城市、郊区和荒野中搜索幸存者,并将其迁入定居点。

    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抵制,对拒绝迁入定居点的贫民群体,武装机器人会强制带离。

    倘若爆发武力冲突,那没什么好讲,胆敢开火反抗者一律就地枪决。

    自己的计划,终究是出于长远目标的高瞻远瞩,至少目前需要保留一定规模的人类种群而不得已为之,贫民之于此,并无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格。

    迁往定居点,又不是进毒气室(尽管惊恐的贫民未必相信),除此之外别无二话。

    将一千余万贫民集中起来,考虑,是多方面的,不论从维生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还是从管理的有效性考虑,这都是相对合理的方案,除此之外,也可以杜绝毗邻大区利用贫民,从事渗透、破坏等敌对行动。

    这一行动中,面对冷酷无情的武装机器人,被搜寻到的贫民,往往眼神惊恐、犹豫着要不要殊死一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