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一章 占地-《永不下车》
第(2/3)页
取而代之的,则是体积在二十立方米左右,重量约五十吨的模块,每一个这样的模块,大约包含十万亿个模拟式神经连接,根据前期实验,承载一个典型人类之意识的冗余度约100%,白大褂们认为这已经足够。
人的自我意识,不同个体,视经历、思维、能力乃至记忆的不同,必定有所区别,占用的模拟空间肯定也大小不一。
但是,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记忆与思维的组织、而非意识活动的规模之上。
一个很典型的证据,是人的大脑,不论聪明还是愚蠢,完全失忆、还是博闻强记,本身的体积差异都很小。
不同个体的脑组织体积差异,事实上,也和智商、记忆力等指标,没有什么相关度,这要么说明人脑有极大的冗余度,要么说明这些特质,都与意识活动的基础——神经元数量关系不大,后者才是正确的解释。
至于说,旧时代一度流传的“人脑只开发了百分之一,爱因斯坦也不过开发到百分之三”之类谬论,
方然则根本懒得驳斥。
自然演化,正如历史上所表现的那样,是一种极端“懒惰”的东西。
除非确有必要,意思是,某种特质对物种的延续、繁衍有明确的好处,否则任何令人惊叹的基因突变,都不会被残酷的自然选择保留下来。
譬如人类的智力,硬件基础,显然是脑组织,而一块像人脑这样大的神经组织,消耗的氧与能量甚至高于同体积的肌肉,耗费如此巨大能量,却只为接近10000%的冗余度备份,这种演化策略在自然界基本等同于自戕,
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所以,新时代的研究者们,可以很有把握的认为,人脑这样的体积、重量与功耗,就是生命形态承载自我意识所需的“最小规模”。
而人类的仿造品,“意识模拟器”,一开始显然达不到这样的精密度,二十立方米、五十吨的指标也还凑合,ASA告诉行走中的阿达民,这样算来,“混沌”地下城的意识中枢,占用空间会在两立方公里左右。
两立方公里,听起来似乎不大,换算成常见建筑的建筑面积,则高达四十万平方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