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通天真人-《大唐不良人》


    第(2/3)页

    如此倭人和高句丽那边,必然会松懈下来。

    待薛仁贵他们兵发辽东时,便有一个时间差,他们的情报迟缓,我军会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

    苏大为不厌其烦的向高大龙交代细节。

    高大龙和一旁的小桑点点头记下。

    虽然这招挺阴险的,但大概率,以后倭正营都会如此行事。

    在非关键的问题上,可以大方的出示情报。

    在关键问题上,可以模糊、迟滞,甚至错误引导对方的情报机构,为唐军的行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说完这些,苏大为把手里的毛笔搁在一旁叹了一口气。

    从上次以后,很多事他也想开了,想明白了。

    就算有着先知先觉,但有许多事,并非是李治不明白,只是受限于环境、条件,不得不为之。

    李治的选择,已经是大唐当下的最优解。

    不存在再好的办法。

    全力对付吐蕃,新罗可能会被高句丽吞并。

    以高句丽区域性大国的底子,一但能占据新罗,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实力。

    到那时,对大唐来说,同样是一大威胁。

    全力去对付高句丽,放任吐蕃不管……

    历史已经证明了,大唐之后被吐蕃坑得挺惨。

    连长安都被吐蕃人打破过。

    所以……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啊。

    问题李治考虑得也挺对。

    天下兵马就这么多,这头人手用得多,那头就得少一些。

    还要考虑各地驻守的折冲府兵马。

    还要镇守西域,还要巩固过去突厥人的草原各部。

    还要……

    千头万绪,哪里不要人?

    都去打仗了,那么多后勤的农人都去运粮了,谁来种粮?

    明年饿肚皮吗?

    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算了,我如此焦虑做甚,大唐再怎么说,雄风仍在,只要架子不倒。

    苟过武周时期,一直到唐明皇那里都没什么大问题。

    要到李隆基晚年,经历安史之乱,大唐才彻底衰落。

    那个时间,已非我能看到的了。

    管那么多做甚?”

    苏大为喃喃自语。

    周大龙在一旁冲他好奇的问:“阿弥,你刚说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