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无知无畏-《帝国争霸》
第(1/3)页
罗佑宾借着送果盘进来,专门在周涌涛面前指了下腕表,提醒快12点了。
林世平很识趣,以抽烟为由去了隔壁的茶水间。
吃了几片西瓜,其实是花时间整理了辞藻,周涌涛才去拿起电话话筒。
跟林世平商量之后,得出了一个不能算结论的结论。
这场仗只能赢,不能输!
说得直接一点,这场战争的结果,准确的说是进行方式,将决定第三次全球大战会不会就此开始。
其中关键,就是前面提到的,新一轮军事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站在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的立场上,当前的头号问题,其实是无法准确判断跟梁夏帝国的差距。
连差距都搞不清楚,哪来的胜算之谈?
用林世平的话来说,如果帝国军队的表现差强人意,那么第三次全球大战就会在几个月之后打响。
相反,或许还能拖几年。
至于组织大战爆,让和平局面一直维持下去,那就是痴人说梦。
不说迢曼帝国,即便是梁夏帝国与纽兰共和国,也处在失控边缘。
大战结束了45年,哪怕从迢曼帝国的前任宰相施密特表“铁幕演说”算起,战后军备竞赛都搞了快4o年。
第一次全球大战到第二次全球大战也就2o年。
关键还有,在两次全球大战期间,各列强还受到“伦泰条约”与“华城条约”等限制军备条约的制约。
二战之后大致和平的局面能维持4o多年,跟梁夏帝国独霸全球不无关系。
此外,梁夏帝国的独霸优势,其实一直就是相对的。
战后的几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特别是波伊战争,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削弱了梁夏帝国的霸权优势。
在波伊战争的后期,梁夏帝国承认纽兰共和国,还跟纽兰共和国建交,就是丧失独霸地位的具体表现。
此后,三足鼎立形成的相对均衡态势,成为世界和平的基石。
可惜的是,这种局面已经随着纽兰共和国的霸权地位获确认,以及西6集团的疯狂扩张变得岌岌可危。
只是,没人敢否认,梁夏帝国依然是全球霸。
拿军事实力做比较。
梁夏6军总兵力高达22o万,拥有15ooo余辆坦克,近2oooo辆装甲战车,2oooo余门各类口径的火炮与自行火炮,7ooo余架直升机,各类运输车辆近2o万台,作战部队总共达到了12o个师。
排第二的纽兰6军,兵力与技术装备各为梁夏6军的6o%到55%。
至于迢曼帝国,即便按西6集团计算,兵力也仅跟梁夏6军持平,技术装备的数量还要稍逊一筹。
海军方面,差距更加明显了。
梁夏海军拥有5oo余艘大型舰艇,总吨位接近35o万吨,其中大型航母与级航母就多达15艘。
此外,还有接近4ooo架舰载机、岸基巡逻机与直升机。
其中仅舰载作战飞机就多达2ooo架,编为17个舰载航空兵联队与5个预备役联队,为全球第三大航空兵。
纽兰海军与西6集团海军加起来,都不如梁夏海军!
就连空军,梁夏帝国的优势都很明显。
梁夏空军有9ooo多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术飞机过5ooo架,轰炸机接近2ooo架,还有2ooo多架各类支援飞机。
其中,仅运输机就有15oo余架,还有6oo多架加油机。
这个规模,对任何一个对手都有碾压优势。
即便是排名全球第二的纽兰空军,也只有不到5ooo架作战飞机,其中3ooo架是战术飞机。
可问题是,梁夏帝国的军事优势,不再是“绝对”性的。
简单的说,就是无法同时对另外两个级霸权形成绝对优势。
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和平的关键因素,其实是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即便联手都不是梁夏帝国的对手。
没有任何一种势力能改变梁夏帝国独霸全球的局面。
在这大约3o年的时间里面,梁夏帝国一直在消化战争红利,并为此动与参加了数次地区战争。
这3o年,为梁夏帝国的战略扩张期。
直到波伊战争结束。
现在,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已经具备联手挑战梁夏帝国的实力,大致和平的局面还能够维持下去吗?
关键还有,由战略扩张转为战略收缩,1o多年来,梁夏帝国的内部矛盾也在酵。
在硬币的另外一面,奉行扩张政策的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并没有从战略扩张当中获得多少实质性好处。也就是,在付出了足够巨大的代价之后,两国民众并没尝到战略扩张的甜头。
可见,三个级霸权都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转移内部矛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