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地面战争-《帝国争霸》


    第(3/3)页

    为此,帝国海军专门开发了一种不需要数据总线的激光指示吊舱。

    大范围的使用激光制导炸弹,也算是帝国空军在此之前1个月里,由实战总结出来的提高打击效率的经验。

    在猎杀导弹发射车的战斗中,“战-16a”主要使用激光制导炸弹。

    此外,空军还发现,激光制导炸弹具有对付低空慢速飞行目标的能力。

    按照作战报告,至少有2次,“战-16a”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了敌人的直升机,还摧毁了直升机。其中的一次,因为直升机贴地飞行,而且在正午,沙漠地表的温度太高,导致战斗机携带的格斗导弹无法锁定直升机,然后飞行员授权后座的武器操作员,用激光制导炸弹发起攻击。

    当然,激光制导炸弹的最大价值,其实是让作战飞机能够在小口径高射炮,以及单兵防空导弹够不着的中高空投弹,而且能够保证足够的命中精度,不再需要为了提高命中精度去低空冒险。

    要说的话,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之前的1个多月里面,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空中打击行动结束之后,联军损失的作战飞机,几乎都是在超低空或者低空飞行的时候,被小口径高射炮或者单兵防空导弹击落,而且几乎全都是遭到伏击。

    打到现在,伊拉克军队还能用的防空武器,也就只有小口径高射炮与单兵防空导弹。

    正是如此,在8月下旬,空军就明确要求,所有执行战区巡逻任务的战斗的飞行高度都不得低于6000米,且投弹高度不得低于4000米。在损失了几架战斗机之后,还把后者提高到5000米。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飞得足够高,就不用担心被打下来。

    当然,这也意味着,对地打击行动更依赖激光制导炸弹。

    在5000米高度上投弹,哪怕采用具有风偏修正能力的炸弹,其落点的偏差都有可能超过200米。

    所幸的是,在大战爆发之后,特别是帝国军方加大采购规模之后,激光制导组件的价格已经降了下来。

    这里,必须得承认,帝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确实有先见之明。

    在发展制导武器的时候,空军与海航明确要求,必须使用库存的弹药,特别是几种标准口径炸弹。

    关键就是,库存实在太大了!

    在波沙湾战争之前,只是库存的500千克级炸弹就有大约1600万枚,250千克级炸弹更是达到了2000万枚。

    要说的话,这还是库存量的历史低点。

    因为弹药消耗量十分的惊人,而且没有人相信很快就会结束,所以到波伊战争后期,帝国库存的炸弹总量一度突破了5000万吨。当时仅存放在前沿基地的弹药,就超过了1500万吨。

    关键还有,在封存的情况下,这些炸弹的“保质期”至少都有50年。

    显然,总不能直接报废处理掉吧。

    再说,25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与2000千克,是东方集团的标准口径,所有作战飞机都按照挂载这些炸弹设计。比如战斗机与攻击机的外挂点,承重能力就是以炸弹口径为准。

    也就是说,这几种口径的炸弹没有报废的说法。

    哪怕消耗掉了,今后也会生产同样的炸弹。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与海航才明确的提到,通过研制制导组件的方式,把这些库存炸弹变成制导炸弹。

    当然,所谓的制导组件,主要就是一具导引头,以及导引头控制的气动面。

    用于500千克级炸弹的制导组件,质量还不到50千克,并没有超过冗余上限,可以直接用于标准接口的挂架。

    当然,采用制导组件的最大好处,其实就是让制导炸弹变得更加便宜。

    在大战爆发前,5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的报价为50000金元,而在大战爆发后,直接降到5000金元。等到产量提上来,也就是生产规模扩大之后,制导组件的采购价格还会降低三分之二。

    既然如此便宜,就没有理由不大量使用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