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厉害角色-《帝国争霸》


    第(2/3)页

    虽然跟建造航母比,生产舰载机的难度小得多,要不了多少时间,但是帝国海军依然保留了一手,即舰载机在退役之后都要接受全面检查,并且根据检查的结果,决定退役之后的去向。

    其中,状态较好的都会封存处理。

    关键还有,海军舰载战斗机的在役时间通常为空军同类型作战飞机的75%。

    海军给出的理由是,舰载机的使用环境更恶劣,比如在起飞与降落阶段要承受更大的外界作用力,而且长期置于高湿与高盐环境之下,部署期间的使用强度更高,因此舰载机的可用寿命肯定比不上岸基飞机。

    只是,帝国海军故意忽略了一个问题,舰载机在设计的时候,已经针对恶劣的部署环境做了必要调整。

    正是如此,舰载机在关键性能上肯定比空军的同型号飞机差一些。

    就拿海军引以为傲的“战-9b”来说,其最快飞行速度、最大升限与加速性能都比不上空军的“战-11a”。因为更笨重,所以就算换上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战-9b”的垂直机动性能都不如“战-11a”。

    根本所在,除了保证机群的先进性能,也就是为了提高战备级别。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攻-6”与“战-12”。

    之前已经提到,“战-12”在海军航空兵的定位,跟“战-10”不一样,不是为了跟性能先进,不过价格同样昂贵的“战-9”形成高低搭配,增强舰队的制空作战能力,而是为了取代“攻-6”。

    往简单说,“战-12”是一种更适合执行攻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

    在实际部署与使用当中也是如此!

    波沙湾战争中,海军总共部署了400余架“战-12”,其90%的时间都是在执行对地支援任务。

    实战已经证明,“战-12”算不上优秀的战斗机,不过是非常出色的攻击机!

    与“攻-6”相比,“战-12”除了作战半径稍微短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不再需要其他战斗机护航,完全能够依靠携带的自卫武器,比如格斗导弹对付遇到的敌机,从而大幅度减轻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负担。

    如果需要,还能够提前扔掉对地攻击弹药,在飞行途中改变任务性质。

    可问题是,被“战-12”取代的“攻-6”的平均服役时间还不到20年。

    最后一批“攻-6f”在新历141年交付,服役时间不到10年。

    结果就是,除了200多架已经达到服役寿命的早期型号直接退役,要么当废品销毁,要么在做了延寿处理后低价倾销给盟国之外,退下去的“攻-6f”都被封存起来,而且均在封存之前进行了检测,其中服役时间较长的一些还对主体承力结构做了加强处理,确保在启封能够立即投入使用。

    到波沙湾战争爆发,封存的“攻-6f”多达500架。

    随着全球大战打响,这些舰载攻击机全都重新启用,而且直接编入了新编的舰载航空兵联队。

    也就是依靠封存的作战飞机,帝国海军新增了10个舰载航空兵联队。

    在这些作战部队中,有4个联队已经达到作战状态,随时能派往前线。另外6个也将在半年之内完成培训,达到可以部署的状态。

    要说的话,海军航空兵的动员效率超过了空军。

    按照丁镇南的了解,算上之前就能够调动的现役舰载航空兵联队,至少有8个联队处于可部署的状态。

    只是,海军的重点在东望洋。

    在霍瓦依群岛那边,就至少需要增加3个联队,以应对越来越明显的威胁。

    此外,西南东望洋那边也要增强,确保在第六特混舰队离开,前去驰援第四特混舰队的时候,能够掩护从奥洲到帝国本土的战略航线,守卫长度超过了1万千米,并覆盖整个西南东望洋的岛链防线。

    如此一来,能够增派给联军的舰载航空兵就寥寥无几了。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给施授良打电话。

    结果并没让丁镇南感到意外。

    海军司令部答应了施授良的请求,只是要集中兵力面对来自东望洋对岸的威胁,因此最多能增派2个联队。

    收到海军司令部的回信之前,丁镇南就去找了高巨王国的最高指挥官,朴太熙上将。

    为了说服高巨王国,丁镇南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告诉朴太熙,可以考虑把伊拉克的南部地区交给高巨军队占领,由高巨军队负责巴士拉与法奥等港口的管理工作,确保高巨王国能够获得相应的战争红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