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另行其道-《帝国争霸》
第(3/3)页
此外,他的运气也不如赵禹。
严格的说,其实是“薛远征”级非常成功,很多设计理念甚至超越了时代,第二批次还解决掉了原本就不多的弊病。哪怕帝国海军针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需求,也就有第三批次,只不过需要改动的地方并不多,而且在大战爆发之后,肯定得保证数量,短期之内不存在设计新航母的需求。
其实,在“薛远征”级第二批次的设计工作完成后,帝国海军就取消了新式超级航母的设计工作。
按当时的计划,“薛远征”级至少要建造9艘,取代“陈炳勋”级之外的所有航母,建造周期长达数十年。等第三批次建造完成,那都是20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完全没有必要急着设计新航母。
此外,没人知道20多年之后会面对什么样的对手,到时候需要什么样的航母。
只是,帝国海军并没有因此停止相关工作。
关键就是,需要通过相关的项目保留设计团队,确保在几十年后,有足够的工程师来完成新式航母的设计工作。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贺敬腾提出,参考对手的做法,规划建造具有军事用途的大型民用船只。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航空作战平台。
当然,贺敬腾准备搞的,不是布兰皇家海军的快速邮轮。
相对而言,帝国海军对护航的要求并不高。
不管是在西东望洋,还是在梵炎洋与南夕落洋,帝国海军拥有足够的军事基地,能够依托这些基地来保护海运航线。再说了,帝国核心利益地区是西东望洋与梵炎洋,均远离主要敌国。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打造了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反潜巡逻机群,还投资研制了全球最先进的反潜巡逻机。
贺敬腾要搞的,其实是正规航母。
在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之后,建造“准航母”的提议受到了重视,毕竟这是除启用封存航母之外,迅速扩充舰队的规模,让海军在大战初期获得兵力优势的有效办法,而且需要的投入不会太多。
此后,贺敬腾提交了好几套设计方案。
他选中的不是快速邮轮,而是刚兴起的快速集装箱货轮。
跟用来运载旅客的邮轮相比,集装箱货轮不但船体更加牢固,也是类似于航母的大分舱结构。
至于具体办法,就是结合模块化建造技术,在排水量超过5万吨,航速在20节以上的集装箱货轮改造成航母。其中的核心,就是安装2套弹射器,让这种用货轮改造的航母能够搭载与运作舰载机。
这个方案,看上去很有前途。
在理论上,一艘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只需要6个月就能改造成能够搭载40架25吨级舰载机的攻击航母。2艘这样的航母,就具备跟1艘“薛远征”级超级航母相当的航空作战能力。相对的,建造2艘集装箱货轮,再把改造费用算进去都不到1艘“薛远征”级造价的四成。
可惜的是,在经过充分论证之后,帝国海军还是放弃了这个项目。
原因也很简单,这种改造而来的航母,受航速限制,没法搭载与运作像“战-9”这类重型舰载机。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缺陷。
帝国海军一向重视进攻能力,强大进攻能力的基础,就是“攻-5”与“战-9”这类的超过40吨的重型舰载机。帝国海军的航母越造越大,往根本上讲,就是为了搭载与运作越来越重的舰载机。
当然,用货轮改造航母,还存在其他问题。
总而言之,帝国海军最终还是选择缩短航母的服役时间,把退役航母封存起来,而不是建造能够改造成航母的货轮。
只是,由贺敬腾提出的这套设计方案,并没有因此埋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