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事与愿违-《帝国争霸》


    第(2/3)页

    这个时候,纽兰空军已经被折腾得完全没有脾气了。

    关键就是,梁夏空军的新式战略轰炸机已经进入到量产阶段,而纽兰空军依然在使用老掉牙的b-52。

    为了节约时间,纽兰空军直接在b-1a的基础上做修改。

    简单的说,不再要求在高空达到2马赫的飞行速度,通过增强机体结构与加大翼载,获得出色的低空飞行性能。

    此外就是,必须得保持6000千米的作战半径。

    其实,这很好理解。

    从纽兰本土西海岸到霍努岛,最短距离大约5000千米,因为要考虑把轰炸机部署在内陆的空军基地,还得把执行任务时的意外因素考虑进去,所以60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只算得上勉强够用。更何况,群岛最西端的中转岛距离纽兰本土大约有7000千米,因此就算轰炸机拥有60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要挂载与使用射程超过1000千米的巡航导弹,才能够攻击这座岛屿。

    正是如此,6000千米是纽兰空军对战略轰炸机作战半径的最低要求。

    严格说来,b-1b并不比b-52好多少。

    如果使用巡航导弹,受外挂点的限制,以及气动外形的问题,b-1b的作战效率反到不如b-52。

    说得简单一点,b-52能使用复合挂架,在机翼下挂载24枚远程巡航导弹,而b-1b最多只能挂12枚。

    此外,在对付低威胁目标时,b-1b的作战效率仍然比不过b-52。

    b-1b的优势是在低空,或者说依靠低空突防穿透敌人的防空网,摧毁获得重重保护的战略目标。

    这也是纽兰空军投资研制b-1b的初衷。

    依靠灵敏度极高的无线电高度表,以及极为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还有首次用到轰炸机上的数字飞控系统,以及高翼载气动布局,b-1b能够在距离地面不到100米的高度上,以接近1马赫的高亚音速飞行。

    放在10多年之前,这是足以笑傲天下的独门绝技。

    可惜的是,等到b-1b进入量产阶段,超低空突防已经成了昨日黄花。

    道理也很简单,超低空突防针对的是部署在地面的防空雷达,利用了地球曲率对雷达产生的影响。对于预警机,也就是部署在天上的雷达,地球曲率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忽略。

    像“指-8c”这样的大型预警机,能在300千米之外发现超低空飞行的轰炸机,并且指挥战斗机前去拦截。

    毫无疑问,超低空突防成了死路。

    结果就是,纽兰空军只象征性的采购了100多架b-1b,然后花巨资,对上千架已经服役了快30年的b-52进行现代化改进。

    前面就已提到,b-52除了没有超低空突防能力,其他方面都超过了b-1b。

    关键就是,在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的情况下,轰炸机成为了导弹的搭载平台,不再需要具备强大的突防能力。

    突防,交给巡航导弹就行了。

    当然,b-1b的超低空突防能力并不是一无是处。

    在某些情况下,拥有非常巨大的价值。

    这次的布雷行动选择b-1b,就是看中了其超低空突防能力,能够较为隐蔽的完成布雷任务。

    因为使用的航空撒布器,所以b-1b不需要飞到珍宝港上空,在100多千米之外就能够完成布雷任务。

    在斯塔克看来,这是十拿十稳的任务。

    关键还有,只要10架b-1b顺利完成任务,把航空水雷投进了珍宝港,就能够封锁瘫痪这座军港。

    哪里想到,20架b-1b竟然没有1架完成任务!

    只是,斯塔克没有责怪空军,也没理由去责怪空军。

    在他拟定的作战计划中,首先就得由第51特混舰队的舰载战斗机夺得制空权,包括击落前出的敌机。

    结果却是,第51特混舰队派出的f-14b没能击落全部敌机。

    要说的话,斯塔克是主要责任人。

    并不是说,斯塔克是第51特混舰队的指挥官,本此作战行动总指挥,就要承担失利的责任。

    在根本上,其实是斯塔克拟定的作战计划缺乏弹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