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人心摇动-《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3/3)页
“县里各处米价都在涨,老百姓一听到大水,手中无粮,心中就慌,”吴江县的知县李志庠道:“米价涨得奇快,已经到了三两二一石的价钱了!”
吴江县和其他县一样,不敢将县里的存粮尽数交了。
“这四万石粮食,如果一应投放到市场上去,很快就会被抢光,更别说还有灾民嗷嗷待哺。”陈惇道:“我看先用两万石救济灾民,剩下两万石以二两的平价卖,但实行限制,规定每人买粮不得超过二斗,按照这个配给卖,大概能坚持七八天。”
“这办法行吗?”归有光道。
“不行也得行,”陈惇道:“苏州现在是特殊时期,特殊时期,当用特殊手段。像陆家派走狗到处散布流言,造谣生事,就应该抓起来投放到大牢里,还有那些浑水摸鱼、聚众滋事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一切以维护苏州的稳定为先!”
第二天,粮食虽然恢复了供应价,但老百姓的恐慌却并没有减少,因为官府限制购买,不许百姓多买。
如此做法,自然城中更是谣言漫天,陈惇在街上走了一圈,听到的都是议论官府还有多少粮食的声音,回到家里一看,刘婆因为早上抢米,腿肿成了萝卜,问起来就理直气壮地说,“官府肯定没粮了,粮铺也没粮,那运粮的码头都空了多少天了,以后差不多要数米下锅了!”
“官府还供应米呢,”陈惇就道:“你怎知道官府没粮了?”
“那叫花子到处在唱檀道济的故事呢,”刘婆学得有模有样:“不动如山檀道济,挑灯数米三二一,敌军来了全不怕,要把军心定一定——”
南北朗时期,太尉檀道济征魏,军中乏粮,不能再进,欲回师南下。这时投降北魏的宋卒就将檀道济粮罄无援的军况告之魏将,魏将闻之大喜,紧紧迫宋兵于历下,于是檀道济察看了营中地形,顿生一计:何不以沙充粮,称沙而唱数计筹,以示储粮充足来迷惑敌人呢?于是,茫茫夜幕下,他亲率一批士兵以斗量“粮”(其实是沙),另一批士兵则手拿竹筹高声计数,最后把仅余的少许粮食散在沙堆上,饰无为有,魏军果然中计退兵。
叫花子莫名其妙唱这个故事,引得百姓纷纷怀疑官府缺粮,欲盖弥彰,城中更是人心摇动。
陈惇以辞职威胁刘婆不许再去买米,这一点尚薇倒是很赞成,她是个不爱吃米饭不爱喝稀饭的孩子。
回到县衙之中,差不多到了半夜,陈惇和苏州府的一众官吏才等到了姗姗回来的王廷。
“怎么样,大人,”归有光急忙问道:“陆家肯不肯售粮?”
“明知道他们在囤积居奇,”王廷一脸灰败:“但本官竟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