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买粮-《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2/3)页
“是从常州府拉回来的,”陆近辛阴测测道:“该问你们常州的人,是谁偷卖粮食,违背了约定?”
常州的大商户们纷纷摇头,都说绝没有卖粮,“……也不知什么来历,用新米换的陈米,一斤换三斤,百姓趋之若鹜。”
陆近辛用怀疑的目光衡量着他们,反而是主座上的陆执章开口道:“不用追究了,卖了就卖了罢,想来也是并不相信我陆家曾经对你们说的,这粮价能翻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
“陆翁,”邵芳轻轻掀开了茶盖,道:“不是我们不相信,只是这苏州的粮价,历来没有超过六两一石的,难道这一次,真的能翻到十二两?”
“翻到十二两算什么,”陆近辛道:“官府现在可以不管粮价,百姓也可以去领救济粮,等那二十万石救济粮吃完,他们回头一看,哈哈哈,就算粮价涨到了二十两,他们也要买!”
“我看咱们还可以帮帮官府,逼苏州百姓人人都去吃救济粮,”有人就道:“就算熬稀饭,也吃不过一个半月,别说是夏粮,秋粮上来了,这粮价也不会降的。”
“二十两银子一石,”有人激动有人忧虑:“我们把官府逼得山穷水尽了,那王廷若是破釜沉舟,向百姓宣称我们藏纳粮食,百姓也不会善罢甘休,打、砸、抢起来,谁来维持市面稳定?”
“届时朝廷必会出手干预,强抑物价,”裴元安道:“粮价很快就会回落,我们几百万石粮食抛售地出去吗?何况,让苏州城陷入大乱,并不符合咱们本身的利益啊。”
“这个苏州城是大户们的苏州城,还是屁民的苏州城?”陆近辛道:“百姓要是打砸抢,那就是暴乱!朝廷的军队开过来,是收拾咱们,还是收拾暴民?就算朝廷新上任一个知府,他也要乖乖问咱们借粮,而且以后不管谁当这个苏州知府,都只能乖乖听命了。”
众人不由得纷纷点头,心中的石头都落了地。
“吴翁怎么没来?”陆执章环视一圈,问道。
“父亲身体违和,”吴知恭歉意道:“就派了我来。”
陆执章点点头,并没有说什么,微微一笑道:“按理来说,今年这时候,本该是苏州三年一度的花魁大会举办的日子,但受了粮食危机的影响,大会也不办了,好没有意思。不过新花魁不出,老花魁还是当之无愧的花魁,我陆家就请了楚夫人来,给诸位弹琴助兴。”
“谁不知道楚夫人至今还是清倌,”潘庹哎呦一声,露出色眯眯的模样:“我潘庹是个俗人,至今都没有能耐见楚夫人一面,空有千金,无可抛掷,实在是引为憾事。没想到今日托了陆翁的福,还能亲眼见到楚夫人花容玉貌,真是三生有幸啊。”
楚夫人一曲价值千金,伴随着悠悠琴声,一身白衣胜雪的人儿,用纤纤玉指在琴弦上或急或徐地拨动着,仿佛拨动的不是琴弦,而是众人的心弦。琴声犹如山泉从幽谷中淙淙而来,如雨笋落壳竹林,如飞鸟掠过天幕……似乎天地之间除了这琴,便再别无他物。
陆近辛从船舱里出来,对着陆执章点了点头:“爹,看样子都没有怀疑。”
“很好,”陆执章缓缓道:“等到一个月后,把粮价炒到十两银子的时候,我们就把粮食出货,兑换成现银。”
“咱们就不管他们了?”陆近辛低声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