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刺头-《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2/3)页

    “对。”陈惇笑眯眯道:“比较便宜。”

    “比较便宜?”这马脸男似乎有点文才,略一思索就道:“廉颇!”

    “不错,”陈惇又道:“吾王万岁,依卿所奏。”

    这人张口就道:“王允、王昌龄!”

    “打鸟。”陈惇又道。

    “打鸟?”这马脸男终于懵住了:“这是什么人名?”

    “这就是一个人名,”陈惇道:“并不难哦。”

    书堂里微微骚动起来,似乎都在小声议论陈惇这个灯谜,最后还是吴启和道:“这是扁鹊。”

    “对头!”陈惇哈哈大笑道,揉了揉眼睛,觉得自己年纪轻轻鱼尾纹恐怕都要长出来了。

    “这灯谜是简单了些,”马脸男一挥袖子,道:“我这里有个诗谜,看你猜不猜地出来。”

    “请出。”陈惇道。

    “你听好了,”这人道:“丑虽有足,甲不全身。见君无口,知伊少人——打一字。”

    “府尹的‘尹’字。”陈惇张口就来:“能不能出个有难度一点的?”

    见陈惇不假思索就道出了正确答案,这人和潘庚对视一眼,咬紧牙关道:“好,就出一个难的,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

    “一到十,少了八?”陈惇问道。

    “正是,”潘庚使劲点头道:“猜一个字。”说着便瞪大眼睛邪笑起来,仿佛笃定陈惇是万万猜不出来似的。

    “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陈惇轻声道,头脑飞速地运转了起来,这猜谜其实和破解八股文题目一样。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二要抓住关键进行思维推理判断,再加上掌握一些基本猜谜方法,就能做到迅速破谜,否则胡猜乱想是永远也猜不出来的。而且很多字谜,利用了汉字的一字多义来制造谜团,破谜技巧就在于别解。

    所谓“别解”,是指谜底与谜面的扣合并不像字典、辞书那样对某字、某词作出通常意义上的正确解释,而是有意识地利用汉字、汉语的特点进行曲解,比如代称、他意、多释等等。

    这个字谜确实十分难猜,陈惇经过思索,已经基本确定一到十中,缺少的那个“八”字就是整个谜语的核心,看似有点像减字法,将谜面中的一个字减去一个偏旁部首,比如“挥手告别”的谜底就是“军”,但其实不然。这个字谜需要领会谜面的意思,一到十和谜面意思都是相扣的。也就是说,只要知道失去的“八”是什么意思,又和其他数字有什么关系,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但这个失去的“八”究竟作何解释?陈惇思来想去,还是不得要领,宛如雾里看花一般。

    见陈惇久久都还没猜出答案,这马脸男终于露出得意之色,嘴中却道:“这是我压箱底的谜语,猜不出来也不丢人。”

    说不丢人,因为丢的不是他的人,陈惇乜了他一眼,却听身后的邹应龙道:“我猜是个‘口’字。”

    “为何?”陈惇问道。

    “谜面本身就是一到十,其他都有,只缺少一个八,那么‘只’缺少一个‘八’,不就是‘口’吗?”邹应龙兴奋道。

    “说得很有道理啊,”马脸男称许不已,最后把脸一抹:“可惜不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