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仁在其中矣-《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3/3)页

    陈惇讶异地抬起头,发现王夫子竟也不是玩笑,不由得道:“学生已经知错了,夫子就饶过学生,学生以后不再玩这些童子游戏,更不敢在课堂上喧哗了。”

    “没有与你玩笑,”王夫子道:“你听好了,谜面是一个字,尖。你打《论语》中一句话。”

    陈惇深吸一口气,尖这个字,是没有办法写义的,但从字面上看,完全看不出谜底的含义或特点,只能从借字法来看。

    所谓的借字法,比如“上而又小,别小看它,若论辈份,准比你大”这道谜题,首句中的“上”、“又”、“小”是借字,直接可以合成谜底;后句写义,暗示谜底的范围,所以谜底就是“叔”。

    “尖”者,上“小”下“大”,又明确说了《论语》中的话,陈惇灵光一闪,顿时道:“小大由之。”

    见陈惇这么快能答出来,王夫子也点了点头:“核,还是《论语》。”

    陈惇思索再三,这个字可就不能拆分了,他连续按照加减法、离合法,甚至拆分笔画,也没有任何发现,只能进行大胆想象,求得谜底——他想来想去,核是水果的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

    果实在果核的外面,而果仁在果核其中。

    “仁在其中矣。”他忽然猜了出来:“出自《论语子张》。”

    王夫子微微一笑:“你的《论语》读得不错。”

    陈惇倒是心中一顿,因为他说的不错,四书中他学得最好的确实就是《论语》。

    “他,打《孟子》中两句。”王夫子又道。

    陈惇还没来得及高兴,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不过这一回他的思维卡了壳,想不出《孟子》中有关‘他’的字,怔在那里好长时间,直到王夫子道:“潘庚,你说。”

    “他,人也,”潘庚仿佛等这一刻很久了,志得意满道:“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

    陈惇第一次体会到了这么简单的东西自己居然答不出来的感觉,然而王夫子还有一道题目:“三,还考你《孟子》。”

    陈惇这一回思索的时间更长,甚至在心中从头到尾飞速默背了一遍《孟子》全文,竟然还是毫无头绪。王夫子看到他脸上不由自主露出了沮丧的神情,才道:“王世望,你说。”

    王世望当即就道:“三,二之中,四之下也。还是出自《孟子尽心章句》。”

    陈惇忍不住“啧”了一声,发现自己对《孟子》这本书,似乎只是通晓基本意思,根本没有一字一句剖析过。

    “你自以为比旁人聪明些,”王夫子毫不留情地打击他道:“善猜谜、善对对,不过是搬弄文字、投机取巧的小道罢了,娱情娱性可以,怎能登大雅之堂?若是以此为傲,夸饰你的几分歪才,日渐沉迷其中而耽误了制艺正道,那就得不偿失了。”

    说罢便道:“明日考查今日所讲的经义,至于你们三个,”他淡淡道:“要把我今日的所讲的《梁惠王上》抄十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