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欲殴之-《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2/3)页

    学期结束,学子们的考试成绩下来,陈惇总算混到了中游,拿到考卷的一刻还是很高兴的,对比林润已经升到了全班第三名,他又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没志气了。不过大家还是齐齐来到王夫子的讲经堂中,向他表示了感谢。

    想来王夫子也有一种“天下英才得而育之”的淡淡得意,对他们又进行了一番勉力,最后捋着胡须道:“你们来的正好,我这里刚写了上联出来,看谁能对出下联。”

    陈惇也凑上去一看,果然是长联,上联就是:“老夫所享,清茶淡饭树根火,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余愿足矣。”

    在老夫子的眼中,不管他们是二十还是三十岁,都是刚刚去求知的“小小蒙童”,这让陈惇莫名有了一种被长辈关爱的慈惠,不由得摸了摸鼻子。

    当然他的下联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小子之事,修身齐家平天下,庙堂上,道经邦,燮阴阳,金屋玉宇,成一个大大盛世,我当勉哉!”

    “果然有子建之才,”听到他这个下联,顿时引来一阵夸赞,还有一个老师打量陈惇,也不避讳地直接说道:“文章写得不错,才思也有,人也长得精神,怎么就总让人有一种……”

    “有一种什么?”众人忍不住追问道。

    这老师还在思索,王世望已经接口道:“让人有一种‘欲殴之’的冲动!”

    众人绝倒,陈惇囧了半晌,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欲殴之”简直成了一个新晋笑话,被整个学宫传播开来,百试不爽地惹人大笑,连吴启和这样温文的人,想起来也不由自主低下头去,闷声笑了起来。

    这一幕被吴奂看到,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以往见你读书,十分端肃自持,是什么惹你发笑?”

    吴启和面色胀红起来,难得羞愧道:“是孙儿想起了一个有意思的人,他所言所行……常常惹人发笑。”

    “是你学宫的同学吗?”吴奂问道。

    “是的,爷爷您还认识他呢,”吴启和道:“就是陈惇。”

    “安亭文会上不过有一眼之缘,”吴奂道:“不过这半年他声名鹊起,我已经从旁人那里听闻了他许多事迹,据说他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聪明过人。”

    吴启和点头道:“他不仅才华卓越,而且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东西,能让所有人不由自主对他……心悦诚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