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王江泾-《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3/3)页

    “……倭寇犯嘉兴,经匿而不报。臣祭海方得闻此,因而质之,经怒曰尔匹夫安得闻此,必妄也!臣再促其将兵,则曰军事非尔所宜问,”严世蕃下笔如飞:“臣职虽祭海,然御史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有大政,惟所见闻得纠察,经拥兵营私,怠战养寇以挟朝廷,不称职如此,臣明著实迹以闻。”

    “……倭寇荼毒,群情激奋,必欲以死战,臣亦以大义激劝,经意甚怒,不肯将兵,臣不得已,欲奏经不战,经闻之大惧,深恐陛下劾问,乃允一战。然经畏敌如虎,不欲解嘉兴之围,坐视城池失陷如未睹也。”

    严世蕃加上了胡宗宪的“功劳”:“方是时,卢镗、汤克宽、俞大猷等皆将兵,贼攻嘉兴愈著,缓急无可解,浙江巡按胡宗宪乃亲冒矢石,披坚执锐,救于城下。贼乃大溃而去,宗宪斩首千余,追贼再战于石塘湾,与保靖狼兵合围聚歼于王江泾。”

    在严世蕃的奏疏中,赵文华是大义凛然、刚直不阿的忠臣,胡宗宪则是挺身而出、指挥若定的勇士,唯有张经是个畏敌如虎、养寇自重且强夺战果的小人,短短一千字却将张经污蔑地面目全非,同时奏请皇上明察战况,将张经这个辜负了圣恩的人革职问罪。

    这一封完全颠倒了黑白的奏疏写完,严嵩才缓缓道:“你让皇上查明战况,难道不怕他真的派人去查?”

    “咱们这个皇上疑心太重,”严世蕃哈哈道:“你若是不写这一句,他便一定会查;写了这一句,他就不会查——而且结果不在查不查上,如果我们暗中指使御史为张经说话,也不用说什么张经冤枉,没有养寇之类的话,只说临战不宜换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几句,咱们皇上一定雷霆大怒,张经就死定了。”

    “说到底,是咱们皇上心中先存了怀疑,”严嵩点头道:“张经拖了一年多不肯出战,悖了皇上想要速战速决的想法,文华弹劾他畏敌失机,说到了他的心里。”

    两本奏疏同时呈送到了嘉靖帝的案前,当然嘉靖帝对赵文华这本奏疏的反应,很叫人捉摸不透。

    “惟中,”嘉靖帝看着面前似乎在走神的严嵩,不悦道:“想什么呢?”

    严嵩吃力地从杌子上起身请罪道:“臣刚才走神了……就是想到赵文华,弹劾别人十大罪状,却不知道自己的罪状也是不小。”

    嘉靖帝哦了一声,意味不明道:“他有什么罪?”

    “文华之罪在于越权,”严嵩叹口气道:“他职责不过巡视海疆,替陛下祭祀龙王,却擅自参与军国大事,屡次督促张经出兵,干扰将帅的决策,这都是监军才做的事情,文华却越俎代庖,实在是大罪。”

    “你这么说的话,”嘉靖帝哼了一声,道:“胡宗宪也是大罪了,他不过是巡按浙江御史,七品官儿却领兵出战,解救嘉兴之围,他不该挺身而出,而是该坐视不管,任由张经决策是吗?”

    “文华有罪该死,胡宗宪有功无过,”严嵩道:“若没有他率领青壮解救嘉兴,嘉兴势必惨遭荼毒,更没有斩首二千的大捷了。”

    “那朕就不明白了,”嘉靖帝怒火高万丈:“胡宗宪和赵文华都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为什么张经这个朕亲自任命的,本该为国为民守卫疆土,抵抗倭寇的心腹大臣,提督六省军政的总督,却不能保黎庶、御倭寇,还要颠倒黑白,占据别人的功劳?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