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选择(第一更,求月票)-《大明铁骨》
第(2/3)页
“秋丰,这制镜的工艺你们几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我准备在连岛设立工厂,专门制镜,等过完年,天白你们都过去,先教授他们掌握制镜的工艺,然后再回清河……”
因为这些少年皆是孤儿,所以对于他们,朱明忠自然极为相信,也正因如此,他才会选择这些少年作为制镜的助手,毕竟有平板玻璃推出市场之后,如何保住制镜的工艺秘密才是问题的关键,尽管有专利作为保护,但如果制镜的秘密为外人所知,必定会影响到通过玻璃镜的销路,而他可是正满怀信心的想要从玻璃镜中获取暴利。
“先生,若是可以的话,学生希望能够留在连岛!”
之所以持以弟子礼,是因为朱明忠对马秋丰他们也有授业之实,所以尽管不称他为老师,他们却仍然尊称其为先生,并持以弟子礼。
马秋丰的请求让朱明忠微微一愣。
“留在连岛?”
诧异的看着他,朱明忠反问道。
“为什么想留在连岛?你们都想留在那?”
在得到的肯定的回答后,朱明忠反倒是更好奇了。
“先生,我们听说水军准备在连岛开办水军学校,所以希望能够进入学校学习……”
原来如此!
瞬间朱明忠便明白了,水军确实准备在连岛成立水军学校,其十几名教员都是“东方号”上的高级船员,学校里的学员将会在那里学习西洋航海以及科学技术,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海军学习去弥补航海技术的落后,正是朱明忠的制造定的“追赶”计划的核心。
甚至在朱明忠所拟海军军官的养成制度,可以说是现代理工商医人才培育的场所,颇有寓理工商医人才于海军之意,“寓人才于海军”的构思非常简单,是因为朱明忠知道,一但海军进入大海,在这个大航海时代之中,海军势必将会在各地设立航海站、贸易站并籍此开辟殖民地,而到时候,海军军官势必将会充当殖民地官员,而“寓人才于海军”的作法则可以保证,未来的殖民地倾向于实学教育,从而由内而外一步步的改变中国的传统教育。
海军是个独立的群体,加之其身处海外,当传统士人注意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早就发展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甚至不可抗拒的力量,尽管知道这个时代的士人并不像晚清那么保守,甚至对西方科学技术充满了好奇,但朱明忠仍然选择了这种方式,毕竟未来清河书院的全力推行的“实学”教育,本身对于理学就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在未来学术冲突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把西洋科学技术藏于海军,根植于海外,则是相对稳健的方式。
“你们想去水军学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