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鱼湾送别图-《古董除岁师》


    第(2/3)页

    晏先生对着画卷思索了一番,有些不确定的说道:“秋影庵主,我记忆里是有那么一位,就是前朝诗人黄树谷之子黄易。

    黄易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兼擅篆刻,曾任监生、官济宁同知。其父工篆隶,通金石。他继承父业,以篆刻著称于世。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武梁祠题字》。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故隶法中参以钟鼎,愈见古雅。抚印为丁敬高弟,有出蓝之誉,因此他与丁敬都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

    聂璇听得入迷,不由好奇道:“这位秋影庵主分明擅金石篆刻,难道还擅长画画?”

    晏淮南于是指着留印让她看:“此处留的正是秋影庵主的印章,加上时间,是这位的大作的可能性极高。擅金石篆刻者,多亦擅画的,你看这整幅画卷,山水法董、巨,冷逸幽隽,以澹墨简笔写取神韵,而有金石味,也正是世人对这位秋影庵主的评价。他在世的画作不多但也不少,以此画构思来看,应该是《鱼湾送别图》。”

    专业解说掌眼,晏淮南的声音比平时要委婉三分,娓娓而谈,虽然没有提及作画的轶事趣事,但也生动有趣,便是对华夏文化并不算熟悉的关梦龙都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微微点头,显然将晏先生的讲解记在心里。

    总而言之,这画,值钱;唐四爷这礼,重。

    “想不到平素并无交情,这位少帅听到我要举家搬迁,竟送一份如此大礼,胸襟豪阔,若不是要离开,我关某人定要好生结识一番。”

    关大先生叹了口气,关梦龙并不明白父亲为何叹气,接触关大先生的生意的聂璇却是隐隐有所感觉,晏淮南作为心腹,则明白得很:关大先生这是后悔当初为么子没去投靠唐家,而是选择了桂系的白军长,那边可是个蛇心不足的。

    但事已至此,后悔无用,只趁这机会再在唐四面前刷下好感也还是可以的,人哪,讲不定以后哪天有缘遇到,说不定就得求到人家头上去,结个好缘总不会错。

    关大先生赶紧行动起来,将画裱装到玻璃柜子里摆在显眼的地方,又亲自挑了两尊唐三彩包装好了,领着关梦龙去唐公馆做了回礼。

    他这进出动静被唐四看在眼里,唐四行动力极强,化妆成挑担子的货郎,挑货箱的扁担一头垂系着一面小小鼓,他走一步,小鼓的鼓槌就“哐啷哐啷”响上几下,唐四还边走边嘴一张就自然冒出一口湘郡地方的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