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果可以的话,他强烈要求退货! 开始答题, 语文嘛,前面考察对文字基础的理解,然后文言文,古诗词理解、现代文理解,然后大作文。 反正会的写,不会的侃。 作文题目是一段眼睛是…眼睛是…的排比句。 这肯定不是要你从生物角度分析眼珠子的结构,更不是从病理角度穷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 这是花里胡哨的鸡汤文,题眼便是眼睛。 温晓光不虚,他略作思考即下笔: 天下之象,虚实相生。 在浮华的表面之后,许多难以观测的真相等待着我们去洞察。 …… 文章主体以政治上定义的历史正面人物举例, 忠臣正直的眼睛……等。 很俗套的套路,但高中作文就是这样,实际上,历史人物都想从棺材板里跳出来:不,我不是那么想的。 温晓光随手搞了三双眼睛。 最后一段收尾:世间之物,惟目则名,万事之理,惟心则悟。睁开你明亮的双眼吧。 写完之后温晓光自己感觉文采是有的,从应试角度来说,很不错。 但情感全是瞎编的,我特么又没看过那些人的眼睛, 再说再好看也没有我的好看! 写作文的时候那老师便老是到他这边来瞧,听另一位年长老师叫她,温晓光才知道这老师姓文, 对他的答题似乎多些关注。 的确,他自己不知道,在旁人眼里,看他写字是一种享受,那写意行云,不带阻滞,尤其是他的作文还真带些文采。 文老师看过后也觉得最后一段的十六个字写的精彩,实际上,她都不知道出自什么地方。 所以感觉上,这孩子读书怕是也不少。 嗯嗯,肯定是个听话乖巧的好孩子。 温晓光放下笔一看,废信还在抖腿,你本来就没多少肉,都给抖没了。 …… 待考试结束,他倆一起去吃午饭,温晓光说起刚刚作文,“你从什么角度入手去解读【眼睛】这个题目的啊?” 费信有点懵懵的,“眼睛?作文?” 温晓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