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虽然今天是元宵节,但不是法定节假日,而且是星期二,全年无休的医院自然也是打开大门的。 南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人来人往,前来就诊的病人与家属们占满了候诊大厅,电子叫号系统不断响着。 医院里有一个迷信,那就是医护人员不要在晚上立flag,说什么“今晚好像不忙啊”“今晚挺闲的”,哪个科室有人这么说了,接着很快就会出事,然后忙翻了天。 曾经还有国外机构对此做过实验,抽选一些不同医院的不同科室设两个组,平时的工作量基本相当,一个是立flag组,一个是不立flag组,结果表明,立flag组确实会变得更忙一点,还不清楚这是什么异常力量使然。 但是在急诊科,即使不立这种flag,医护人员们也是忙翻了。 尤其是急诊儿科那边,从傍晚到现在快凌晨,基本上就没有停下来过。 “打针后再观察。”值班的主治医师之一刘国林刚刚给一个发烧38.3度的七岁小男孩看完诊。 其实他是不建议打退烧针的,小孩子发烧38.3度只是低烧而已,这个病人也没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病情非常轻,这种情况用冰袋物理降温,吃点解热镇痛药,多喝点水,一般很快就会退烧的了。如果这样退不了烧,还加重到中到高烧,到时候再考虑退烧针不迟。 这退烧针可不是什么宝贝,副作用太多了,出现过敏休克等症状还是轻的,严重的话甚至致死。 虽说先做好皮试一般问题不大,但任何有专业素养的医生,都不会建议随便打针。 但是小男孩的父母较为激动,多番主动要求打退烧针,还催促他快点,不要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出于复杂的医患关系环境,以及就业几年来的经验教训,刘国林顺了他们的意。 “唉。”等这对父母带着孩子走出急诊室了,刘国林摇头一叹,“熊家长。” 他们医生私下经常都会有这类抱怨,有些国人患者及其家属太有自己的主张了,宁愿相信自己没来由的不专业知识,或者往网上搜索看了一下,也不相信医生,有的甚至把医生当敌人看待。 说看病贵、回扣什么的,却根本不了解负责药物定价和采购的都是什么人,那是他们医生能说了算的吗? 他们医生有良知的那些人能做的,最多就是在给病人使用一种药物的时候,进口药和国产药的生产工艺、疗效是完全一样的,也不是什么先进药物,但进口药100块,国产药30块,这种时候给病人开国产药。 但这样会让科室收入少了,自己的奖金也少了,有些科主任还会不满,说下次开进口的。 原因有二,营收只是其中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一旦出了事,病人家属往往会骂,你怎么不用进口药?你搞什么?你是不是拿了国产药的回扣? 所以到头来如果出了什么事情,背锅的还是医生,不管你有没有良知。 儿科,特别是儿科,小孩子通常都很难说得清楚自己的病感,每位孩子又是其父母的心头肉,不哭闹的时候父母们还能冷静,要是痛苦地哀嚎着,父母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儿科环境十分复杂。 刘国林本科毕业后出来做医生五年了,从一开始还会给父母们解释、甚至据理力争,到现在往往是好吧,你要打针那就打针吧……他也知道自己在被社会化,要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但有的时候,真是没有办法…… 他又不是顾俊,不是什么天机局人员,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医生而已,先得把自己照顾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