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两个人都沉默,都没有说话。 直到出了电影院之后,阿维德才长叹一声,说道:“克拉伦斯,我们真的输了。输得毫无悬念。” 克拉伦斯也是长长一叹,说道:“《活埋》的确比我们的《守候》更加优秀,优秀得多。诺伯特和那些观众的评价,是正确的。李寒,比我们想象中更强。这对于整个米国电影界来说,似乎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阿维德道:“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克拉伦斯道:“阿维德。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与《活埋》争票房了?” 阿维德沉默,过了一会儿之后说道:“克拉伦斯,我明白你的意思,也许我应该主动认输。你是对的,继续争下去的话,我们输得可能性极大。而且,既然人人都能够看出《活埋》更好,我们争下去也没有意义。但你也知道,这个决定我来说非常不容易,我需要好好想一想。” 克拉伦斯道:“我知道,阿维德。但愿如果再有机会的话,我们能够赢回来。” 阿维德道:“这是肯定的。” …… 一众米国的编剧们,在沉默之后,终于还是决定去电影院看一看《活埋》。 也许,《活埋》真的不像他们之前认为的那样糟糕。 走进电影院之后,《活埋》开始。 二十分钟之后,他们非常无奈的完全相信了,诺伯特对《活埋》的评价。 原来,一个场景,一个人,也可以设计出如此节奏如此紧绷,如此牵动人心的电影。 他们不愿意承认,但又不得不非常遗憾的承认,仅仅只是这开头二十分钟,就已经能够确定,《活埋》真的比《守候》更好。 而且,还要好得多。 然后,他们又暗暗心惊。一个才21岁的年轻人,竟然在仓促应战的条件下,以绝对的优势,赢了一个做足了充分准备的资深编剧。 这未免也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还有,更让他们心惊的是,如果是他们和那个年轻人比赛,只怕依然要输。 在一个场景,一个人的条件限制之后,他们能创作出《活埋》这种质量的电影吗? 答案只怕是否定的。 一众编剧们越想越是无奈和苦涩。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