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四)-《洛阳七日》


    第(2/3)页

    贞观三年,以室韦契丹族人置师州。后太宗以契丹人为松漠都督府,以大贺窟哥为松漠都督,赐姓李氏。但武皇登基后,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人造反,攻陷营州,杀营州都督赵文翙,贼首自立为无上可汗。武皇大怒,派兵围剿,却反被击败。后贼首病死,不久后兵败,被家奴杀死。至此,契丹人已算是归顺,难道此次又是贼心不死,死灰复燃?

    想到这里,李三郎转身对陈玄礼说到:“告知张九龄,速查神都一个月内所有契丹人的出入城记录,还有契丹人聚集产所,有信速报!”

    “喏!”陈玄礼领命而退。

    李三郎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短时期内果决的判断力,陈无忌看在眼里,暗自喜在心里,眼前的年轻人果然与其它官员不同,于是说到:“李司丞,尸首应已无其它有用线索,我现在就去集结调查人员,一旦张九龄方面有信,我们立即出发。”

    李三郎点了点头,说到:“去吧,行事务必谨慎,我总觉此事并非如此简单!”

    “喏!”陈无忌一拱手也退了出去,只剩下仍若有所思的李三郎。

    未时三刻,龙安司,议事厅。

    今日龙安司所调之人虽不是各衙署高级别官员,但绝对是各衙署的精干之吏,就算说把神都各衙署的精英汇聚于此也不为过。李显自再被立为太子之日起,在宰相张柬之的协助下,就暗自在各衙署埋下眼线,一方面探听情报消息,另一方面就是暗中观察各衙署人才,以便日后任用,所以今日龙安司设立,太子李显刚好一并把事先物色好的骨干人员都抽调了过来,不仅可以收揽人才,又可以为龙安司尽心做事,对李显来说可谓一箭双雕。

    在张九龄的带领下,负责信息汇集的四十人,用了不到两刻的时间就已经把契丹人在神都内的信息汇集呈于李三郎手里,效率之快令人咋舌。

    张九龄向李三郎说到:“现居于神都的契丹人大约有一万有余,上元将至,为了行商,近两月又陆续进入上千人,大多居住在西市的承义大同从政三坊之内。”

    李三郎打断到:“一万多人,这根本无从查起,如关闭坊门,大肆搜捕,势必造成不良影响,如因此引发其它危险,岂不得不偿失?你可有良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