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泗水从扬州穿城而过,与京杭大运河汇合,于下游数十里处注入长江,而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就是著名的瓜州渡口。 瓜州渡口乃漕运和盐运的咽喉要地,无论是南来北往,还是东去西归的船只,大多会选择在此停靠打尖,所以这里的舟楫日夜川流不息,水道相当繁忙。 官府在瓜州渡口设有巡检司,稽查来往的船只,以便辨盗缉奸,而扬州转运盐使司也在此设有稽查站,有盐丁专门查缉私盐。而现在,驻扎在瓜州渡口的官兵又多了一伙,那就是扬州卫的的一支百户小队。 由于织信美子、细川武殊和普净这三个重要倭贼还在逃,所以钦差副使夏言下令,以扬州城为中心,方圆五十里内的水陆交通要道都设了层层关卡,而运河是进入长江的主要航道,自然便成了盘查的重点。 时值晌午,一支由二十艏船只组成的船队,从扬州城的方向顺流而下,抵近了瓜州渡口,十分规矩地靠岸接受官兵稽查。 这二十艏船都悬挂了“闽”字样的小旗,显然正是福建商人的船队,而船上载的都是官方规定的制式盐桶,每个木桶装盐四百斤,也就是相当于一引盐。 话说在瓜州渡口稽查来往船只可是个肥差,差役们每日收到的孝敬相当可观,不过对于那些势力庞大的商队,无论是巡检司的巡丁,还是盐运司的盐丁都不敢过分刁难。譬如现在这支闽商的运盐船队,巡丁和盐丁们只是例行公事般查验了一下盐引文书,便打算放行了。 然而就在此时,扬州卫派驻这里的那名百户却上前喝道:“且慢!” 闽商船队那名负责打交道的管事面色微变,陪笑道:“盐引文书都检验过了,张百户还有何赐教?” 张百户却是板着脸道:“盐引是查验过了,但是我们还没检查船上的盐桶。” 管事陪笑道:“我们船上载的都是盐,为了防止受潮,盐桶里外都用油布包上密封,并且打上钉子了,张百户还要怎样检查?” 张百户翻了个白眼道:“自然是开桶检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