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人的追求-《超能作者》
第(2/3)页
而不是制定一些不合天理人伦的规矩来捆绑自己、排斥外界,令自己智慧毫无增长,反而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种种障碍。
读书是为了快乐,是为了读出智慧去面对人生,而不是为了痛苦,不是用各种不合情理的规矩将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却期待着死后才往生净土。
波旬在佛教世界观中,是欲界天某层天的天主,本身因众生的野望而存在,以众生的野望为快乐,是利用众生的野望障碍使人无法修行成功,也利用众生的野望,使众生沉迷于野望的快乐中。一种意义上,是世间快乐享受,但是另一种意义上,这种快乐享受又联系着堕落。
从一方面说,波旬是恶的,诱导人堕落于野望,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是一个对修行人的大考官,站在考官的角度上讲,反而也有好的一面,相当于一个筛子,筛掉那些不及格,喜欢堕落的人。
某位圣贤年少的时候,有一天在书房读书,一位少女听到书房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心想此人日后必成大器,于是就将纸窗破开了一个洞,目送秋波,想藉此通情。圣贤一看,立刻就将破洞补了起来,并且在门口题了一首诗:“捅破纸窗容易补,损人阴德最难修。”
圣贤没有被女色迷惑,而且立刻提起了正念,后来做出巨大成就,名播天下。每个人如果都学习圣贤教诲,都像圣贤一样注重阴德,丝毫不亏,怎么会不能修到极致。
这个社会是比较病态的,抛开低俗作品不谈,你看那些电视剧电影,几乎都离不开男欢女爱,方天行不否认这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只是,太过泛滥了。
这些东西毫无建树,有点无聊和没新意。他们冲击的底线,写性,写身体,有什么稀奇呢。文艺复新之时许多人曾比他们放浪得多,也深刻得多。所以下半身写作的结局也不言而喻,
很快就走向灭亡。
野望器官的贪婪使得人难以做到中庸,如果你觉悟不够,偏偏整天还总是处在这种充满挑逗的信息里,对你的控制野望是不利的。别接触太多这些信息,否则只会让自己不能自拔。
前面方天行说不要把野望当心魔,是不想你把它当作洪水猛兽,但是你还是要面对
自己野望器官领导大脑产生的种种杂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