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狄维尔教授和考瑞德教授在第四天便离开了华国。 他们在牛顿数学科学研究所还有着很多事情要去做,耽搁不得。 在华国停留的两天晚上、再加一个下午,他们都和沈欢在讨论“沈欢命题”。 经过这么两位数学教授的帮着梳理,以及沈欢适时推进的一步,“沈欢命题”终于是到了柳暗花明的一步。 这么快的能推动“沈欢命题”的成功,也是他们放心离开的原因。 按照两位教授的估计,基本上沈欢再从头到尾的梳理整理一番理论和证明,最多一二十天的时间,便可以发表出来了。 狄维尔教授还特意叮嘱了沈欢,到时候不要自己寄给数学期刊,要直接寄给他,由他出手寄出,这样的待遇才会不同。 这样数学界才会第一时间最快的得知这个伟大的令人振奋的消息。 沈欢不担心狄维尔教授的用意。 以狄维尔教授的人品,根本不可能做侵占“沈欢命题”成果的事儿。 事实上狄维尔教授早就有了准备。 之前他连连就放出了消息,说自己的一个华国数学家朋友,提出了“沈欢命题”,并且在积极的证明这个命题,这就是先给沈欢背书定论了。 狄维尔教授之所以让沈欢这么做,是因为一个普通的16岁学生寄出的论文,和一个世界级的数学家寄出的论文,受到的重视程度肯定不一样。 沈欢欣然同意的同时,也心中暗自下了决定。 “沈欢命题”的论证文章,他自己肯定是第一署名作者,但之后的第二作者他就会添上狄维尔教授和考瑞德教授的名字,另外几位之前参与讨论和给予思路指导的数学家,他会添加为第三作者。 这样既不损自己的光芒,还能花花轿子人抬人,感谢那些教授们一番。 在这些教授来说,金钱地位已经对他们的用处不大了,但如果能参与进这样一个伟大的“费马大定理”的论证过程中,在数学的历史上留下他们的名字,他们应该是非常欣然高兴的。 只不过送走了两位教授,沈欢并没有马上就做论文的整理,没有开始动笔写。 因为一方面他得先准备《沧海一声笑》的排练,另一方面还要事情要谈。 《沧海一声笑》虽然已经确定了上偆晚,而且是9点半这个黄金时间段来出演,但因为赵长寿、沈欢和水千雨都是新手,央.妈.的偆晚节目组生怕他们出错,所以央求着他们多来几次排练,熟能生巧之后,自然就不紧张了。 水千雨自然是一贯的大心脏,比沈欢还不紧张。 可赵长寿知道,这已经是自己最后一次的最重要的演出了,所以他就很紧张,对于这种要求是求之不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