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小奖励-《奶爸有植物系统》


    第(3/3)页

    “握草,这么好?”

    “我都想回家摘山胡椒了。”

    “我在这个厂里,累死累活,每天加班不断,一个月也就三千块钱不到。”

    “我也是,我这里的加班费才12块钱一个小时,太坑了。”

    “怎么这么少,不是说,加班费一般都是十六七块钱吗?”

    “那是大厂子吧,我们这种小厂子,老板说多少就多少,嫌少就滚。”

    “那为什么不滚。”

    “压着一个月工资呢。”

    “在外面混太特么憋屈了,还真不如回家摘山胡椒。”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不要忘了,山胡椒也就这一两个月时间而已,过了这段时间,就没有了。”

    “没有就没有呗,按照这个价格,一天摘一百斤,那就五百块钱了,两个月摘五十天的话,那就是两万五了。我靠,这比进工厂划算多了。”

    “重点是,你一天能摘到一百斤!!!”

    “我妈她们进山摘山胡椒,最最最走运的时候,一天顶多可以摘五十斤,就你这样子的,估计二十斤都难。”

    “别这么打击人.......”

    “老老实实上班吧,别总是三心二意的了,多攒点钱,不要刚发工资没几天就全花光了,你们这些人一个个的也老大不小了,是该为自己以后的人生打算了。”说这话的是村长卢文兴。

    “村长说的对。”一个阿姨发了一个鼓掌的照片出来之后,接着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太不懂得过日子了,我看到你们有些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两千多,可一发工资,就装老板,去什么kfc里唱歌喝酒。”

    “是ktv......”

    “是什么不重要。”卢文兴道,“重点是,你看看你们这帮年轻人,老一点的都三十好几上四十了吧,年轻一点的,也二十五六快三十了,女孩子我就不说了,倒是你们这些男的,还天天ktv宵夜摊,不是喝酒就是嫖娼!”

    没人说话了。

    也许,他们一个个的都对村长的说教显得有些不耐烦,就全都关了手机侃大山去了吧。

    陈阳却看着手机,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群的聊天界面。

    村长继续说道:“咱们村在大山里,一穷二白的,要政策补助,没有。要什么好的资源,也没有。整个村子,就指望着你们这些年轻人去创造呢。你们不是富二代,也不是白领精英,一个个的都只是拿着两三千的工资,该节约的时候就节约一下吧,不要太浪费了。”

    “是啊。”刚刚那个阿姨也说道:“我们这些老东西都五十多六十岁了,还年年离开村子来外省找松林采松脂,一年到头,累得像狗,穿得像乞丐,好吃的不敢吃,好玩的不敢玩,就是想多攒点钱建房子,买小车,娶儿媳。你们要懂事啊,不然的话,再过几年,我们这些老骨头干不动了,就没有帮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所有年轻人都遁了,倒是年长一点的叔叔阿姨们一个个的都冒了出来。

    他们大部分不认识字,也不会打字,所以就只能用语音交流。

    有些人说话的时候,身边还传来沙沙的风声跟哗哗的水声,像是在山里走动。

    有些人则气喘吁吁的,并时不时传来铁器滑动树皮的啸啸声。

    在白石村,虽然大部分村民都种有松树,但因为松树的采脂年龄有限,再加上白石村山里的地势过于陡峭,村里的老一辈人,就是目前年龄大约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百分之六十都是去外省租赁松林,用于采脂。

    或者跟松脂收购站的老板合作,由老板完成租赁松林的工作,他们直接去采脂,所得的松脂卖得的价钱,与老板三七分成。

    老板三,采脂农七。

    就比如说陈阳的五叔,也就是陈四亮的弟弟陈五亮,今年就去外省跟收购站的老板定了一千八百棵松树。

    一千八百棵树一年下来大约能产出一万二千斤松油。

    按照今年的松脂价格,一斤松脂三块八毛钱,一万二千斤就是四万五千六百元rmb。

    跟老板分成之后,五叔能得三万二百元左右。

    如果这三万二百元能全部带回家的话,那也算是不错。可惜的是,还要从这三万二百元里除去往返的车费袋子钱挑工钱,以及各种生活费跟杂七杂八的费用。

    如此一来,三万多元,回到家里,也就剩下两万多左右。

    五叔跟五婶一起去的外省,两人打拼一年,大概能挣将近四万块钱。

    四万块钱对于一些白领来说,大概就是一个月的工资吧。

    但对于五叔五婶这样的中年人来说,却是夫妻两人起早贪黑忙了一年的收入。

    两人的孩子养在五婶娘家。因为五婶娘家就在镇附近的村子里,上学方便,接送也方便,再加上五婶的父母比较年轻些,能照顾得到,所以就把两小子从白石村送回了娘家。

    不过,等两人冬天回来之后,还是会把两个小帅哥从娘家接回来。然后等到来年要开学了,又才送去。

    年年如此。

    像五叔五婶这样长年奔波在异地他乡的夫妻,正是白石村大部分夫妻的真实写照。

    不管他们是去打工也好,是去采松脂也罢,再辛苦,再累,也无非就是想要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一点。

    特别是像刚刚群里说话的那位阿姨,五十多岁了,头发都稀疏苍白了,却还是不服老的游走在松林中,其目的,不就是想多赚钱好帮年近三十的儿子娶媳妇嘛。

    可是啊,在这一批二十五至三十五岁且尚未成家的年轻人心里,总是自认为自己仍旧年轻,父母仍旧健硕,于是就盲目的自信,盲目的挥霍青春,殊不知,时间它溜得飞快。

    也许眨眼之间,父母就走不动道了。

    虽然心里颇为感慨,但陈阳对于这些事情无能为力。

    他既没有村长的威望,也没有富豪的实力,所以只能尽量把山胡椒的价格抬高一些,好为坚守在村里的老人们谋取更多福利。

    至于那些跟他年纪一般大,却不知道如何珍惜父母的年轻人们,那就随他们去吧。

    时光终究会教给他们一些道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