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听命行事-《我娘子天下第一》


    第(2/3)页

    每次用兵的详细经过全部都在奏折内一一列表。

    不用想,其余的奏折之内的内容想来是其余五位大将军以往的用兵之策无疑了。

    这些奏折说是奏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称作是一本本别具一格的兵书也不为过。

    这些奏折都是封存在兵部的典籍库之中,以为夫君督办户部,兵部的权利取来这些奏折并无什么太大的难题。

    想起了早上响彻京城内外的六声钟鸣,再看看聚精会神拜读奏折的夫君,齐韵似有明悟的点点头。

    看来三国在山海关签订的和平盟约从名存实亡彻底的崩溃了。

    也就是说大战即将要开始了。

    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百世传扬的大决战即将展开。

    齐韵稍加思索,娥眉便微微皱起。

    以她方才的推算,修养生息三十年之久的三国此次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投入的兵力人数不会小于一百五十万人。

    一百五十万人什么概念,写在宣纸之上不过聊聊几笔而已,脱口而出不过三言两语而已。

    可是一旦摆开阵势,不下于一百五十万的兵力摆在战场之上,仅仅是旌旗便是一幅怎么样遮天蔽日的场面呀。

    兵多将广。

    兵过一万,无边无沿。

    兵上十万,彻地连天。

    三十年多了,三国一直保持休养生息,不敢有太大的举动,唯恐损耗国力,让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发展毁之一旦。

    终至今日,百万大军涌边关,一决雌雄。

    战国七雄二十年,年年有战,死伤的人数差不多二百二十万左右,三国之时,人才辈出,将星云集,大战不休的三国征战过后,除去无辜百姓死伤的将士高达二百五十万人。

    如此对比,也就意味着此次国战可能死伤的人数将是前三百年,也许后三百年都无法企及的一次惊天动地的战斗。

    齐韵的推测虽然不太准确却也相差无几。

    不久前柳大少,李白羽御书房两人君臣奏对的推算。

    大龙最少投入七十三万主战大军,辅兵如何尚未确定只怕也有二三十万人左右。

    金国主战大军十二卫六十万人,二十万新军是否属实尚未确定,加上辅兵人数起码八十万人起步。

    突厥没有辅兵,仅仅铁骑五十万余人。

    仅仅如此,此次国战就投入了不下二百万人的兵力。

    纵然是柳大少有时候都无法相信,轻轻松松拿出如此之多的兵马人数,这还是古代吗?

    或许史书上记载那些动辄百万大军的战斗并不是没有一丝的可信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