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聘礼-《永铸大明》


    第(2/3)页

    随着佛骨北上,一个名叫孙承宗的青年写了一篇檄文,意思是说佛骨舍利与传国玉玺同时出现在大明,乃是大明前所未有的祥瑞。朝廷理应顺应天命、遵从民意,请佛骨舍利入京的同时,还要迎回传国玉玺,开大明万世太平。

    但现在朝廷却不闻不问,实属懒政、惰政,若放任传国玉玺在外而不迎回,那就是放任国运流失,必将失去上天的眷顾和黎民百姓的拥护。

    有功将士不闻不问,必将寒了天下人的心。长此以往,将不会有人再为朝廷效力,大明衰败就在不远的将来……

    檄文一出举世哗然,谁也没想到一个年青的读书人竟然批驳朝廷的政令。但更多的人却跟着叫好,请求迎回玉玺,封赏功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京师御书房中,小朱阴沉着脸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下方的几名阁臣也是沉默不语。

    良久,首辅王家屏躬身先是说了些各地奏报,最后才话锋一转,说道:“陛下!佛骨舍利已经到达通州,一路跟随的信徒众多,是否云允许他们进京,还请陛下圣裁!”

    听到王家屏的话,小朱的脸更加阴沉了。最近一段时间。他被这个所谓的佛骨搞得无比上火,有心下令不允许他们进京,但想到聚集在佛骨周围的百姓,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可是上万的信徒,其中不乏名望甚高的得道高僧,一个不好就会闹出民乱。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母亲也对佛骨十分的期待,要是不让佛骨进京,李太后那里根本没法交代不说,又该如何向天下百姓解释呢?

    但要同意佛骨进京,护送佛骨的信徒中多达万人,到了京师队伍还会扩大,仅凭锦衣卫根本监控不过来,闹出乱子就是天大的麻烦。

    就在小朱左右为难之时,王家屏适时的开口道:“陛下!其实封赏李凡国公并无不可!”

    这句话出口,小朱看王家屏的脸色就变了。王家屏不敢再卖关子,连忙说道:“大明历代加封的国公,都要卸去兵权安享富贵,靖北侯李凡自然不能例外……”

    小朱听完眼前一亮,随后又暗淡下去。这个办法他不是没想过,可李凡会放弃手中的权利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