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四,献塞街刀车移动防御法,击退攻入台城的敌军。 这四件功劳中的三件,合为两次救驾大功,应该厚赏,毕竟功高莫过于救主。 但这功劳又不如攻城拔地、斩将夺旗、战场退敌那样直观,属于‘运筹帷幄’的类型。 皇帝和皇太子,认可李笠的功劳,要赏,却不好直接赏。 因为如今侯景还活蹦乱跳,浴血奋战的勤王军将士未得赏赐,李笠这种立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功的人,并未直接领军破敌,想封爵? 皇帝和皇太子,认可李笠的能力,要用,却不好直接用。 因为李笠出身微寒,只是东冶监作这种小吏,连流外官都不是,而且才二十出头,资历等于没有,若直接予以重用,李笠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根据李笠的表现及“特长”,有了“除东冶令、板材官将军”的任命。 天子酬功,任命他为流内官东冶令,一班,让他“入流”,有个流内官职,做实务; 皇太子酬功,板授他为流内官材官将军,二班,体现皇太子对他的认可,同样是做实务。 东冶需要恢复生产,这是东冶令的职责;又因为东冶已经烧毁,需要重建,这是材官将军的职责。 李笠身兼两职,管生产(东冶令)、管建设(材官将军),再合适不过,也是展示能力、积累资历的机会。 而李笠被锁拿入狱,是皇太子求情,才得以获释,此举就是明显的施恩,意味着李笠由鄱阳王(世子)的人,变成东宫的人。 也就是说,李笠成了东宫旧属之中一员,但是,以他的资历、出身,根本就得不到东宫“老人”们的认可。 与此同时,材官将军是可以带兵打仗(一般是攻城、守城等土木作业)的,如今侯景未灭,东魏虎视眈眈,也许接下来的仗,还需要“擅长攻城”的李笠效力。 这就是皇太子的意图:板材官将军,让李笠可以带着材官营出征,立军功。 如果李笠在东冶令、材官将军任上表现出色,积累了资历和军功,皇太子才有可能进一步任用,反对意见才不会那么强。 如果李笠表现差强人意,那么,官运也就止步于此了。 官分清、浊,东冶令、材官将军为“浊官”,虽然是流内官,但官班低,是不引人注意的官职。 却又对个人能力很有要求,适合给他这种特别提拔的年轻寒人历练历练。 若直接予以重用,会被认为是佞幸,名声极差,且容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张铤觉得李笠前途不错:“李郎!如今皇太子有心用你,却要看你表现,这机会千载难逢,可得好好表现呐!” “好好表现?好好表现,也不过是工具人,需要时就用,不需要,靠边站。” 李笠故意发牢骚,张铤便说:“李郎出身寒微,这就是唯二向上升的途径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