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九头蛇-《乱世栋梁》


    第(2/3)页

    高长恭由中军出击,从正面突入崩溃的梁军军阵,驰骋在腥风血雨之中,在人群里踏出一条血路。

    血路不断延伸,其尽头,就是敌军中军大旗所在。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高长恭希望自己能够杀敌军主帅,那么梁军不但此次攻势被粉碎,接下来也会因为没了主心骨,导致后续防御不利。

    届时,不要说豫州,就连沔北州郡,也不是不能收复。

    如此一来,国家便能确保河南安全。

    他自幼习武,熟读兵书,弓马娴熟,擅使马槊,常听人讲起先辈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身为高家子孙,自豪之余,立下志向。

    希望如古来名将那般,驰骋沙场,平定天下。

    梁军中军外围的防御极其森严,看得出守卫中军的都是精锐,但却挡不住高长恭的百保鲜卑,在具装甲骑的冲击下,这“硬壳”被穿透。

    但又一层“硬壳”出现在眼前,高长恭定睛一看,却见这是一层网,如同灌木般,缠绕在一根根木桩之间,将中军围住。

    想来这就是铁丝网,高长恭知道不能硬冲,便转了个弯,擦边而过,冲散人群,速度不减。

    羊圈围栏再坚固,也是个羊的牢笼,羊躲在里面,跑不掉的。

    所以,高长恭要先把周围的杂兵清理掉,这孤零零的中军,己方步兵围住即可。

    躲过一次骑兵冲击的梁军中军,留守将士们却没有多大喜悦,兵败如山倒,他们应该撤了,但主帅不肯撤。

    大旗下,王僧辩手持节仗,倔强的站着。

    他看着四周溃散的将士,看着护在周围的部曲、将士,看着密密麻麻围上来的敌兵,心中百味杂陈。

    没想到,自己是以如此结局告别人世。

    一场决战,就这么败了,铁丝网居然被对方轻易破解,这一点,谁也没想到。

    虽然一开始兵败时,他可以撤,方才,还可以突围,但王僧辩知道自己不能撤,不能突围,也不能活着。

    他只有死在这里,才是最好的结果。

    王僧辩是湘东王萧绎的故吏,此次萧绎满怀信心、力排众议,让他挂帅挥师北伐,力求收复河南之地,是不允许出问题的。

    哪怕是战事不利、没有收获,也好过全军覆没。

    王僧辩侍奉萧绎多年,知道萧绎的品行:对方素来亲近文人、看不起武人,为人刻薄寡恩、自视甚高,猜忌心极强,眼里容不得沙子。

    此次惨败,萧绎颜面扫地,暴怒之下,定然不会放过他。

    他若活着回去,只会自取其辱。

    若投降齐国,则会连累家人,毕竟他还有弟弟和儿子,在朝为官,若他投降了,萧绎不会放过王家的。

    只有死在这里,死在战场上,“力战而死”,对他,对他家人,才是最好的结局。

    旁边,年轻的王颁守在父亲身边,虽然面色惨白,但一脸决绝。

    父亲让他走,他不走,硬是留下来。

    因为他不能让父亲战死沙场时,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

    王颁认为自己有许多兄弟,所以,就由他,陪着父亲走黄泉路。

    让他丢下父亲不管自己逃命,做不到,也没脸回去见人。

    号角声起,此起彼伏,尖锐而凄厉,王僧辩循声望去,却听得这些号角声来自齐军中军处。

    那里旌旗招展,想来齐帝就在当中。

    只是这号角声,听起来像是...收兵?

    王僧辩和部将们有些奇怪,如今他们兵败如山倒,齐军正是乘胜追击的时候,收兵做什么?

    东面传来鼓声,那是据守龟背山垂死挣扎的杜龛所部残兵,向岌岌可危的中军发来信号。

    信号是什么意思?

    擂鼓...擂鼓再战?

    却见大量齐兵后撤,看样子,是在重新布阵。

    王僧辩心中一动:如此一来,意味着...

    “父亲,东边,东边!!”用千里镜观察东面的王颁呼喊起来,声音带着颤抖,以及喜悦。

    王僧辩拿起千里镜,向东看去,瞳孔一缩。

    东边,地平线上,尘土大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