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崇祯八年》


    第(2/3)页

    被革除官职和功名意味着从此以后,他就是个平民,不会具有任何特权,其名下所有田地将不再享受免赋税的优待。

    没有官职一些人或许还不在乎,只要功名还在,回到家乡后仗着多年做官所得,还有同窗同年座师等关系照看,依旧能享受富贵荣华,当地官府依旧会对其另眼相看。官绅吗,当然不能和草民一样。

    但要是功名不在了,你就没资格称得上官绅了,就算有钱,也只是个财主而已,保不准被恶吏盘剥一空。

    寒窗苦读的成果化为乌有,相信每个人都难以接受,但已经这样了,你能怎样?

    对于被革除的这些官员,其同窗同年座师也要予以严格监督,要是有人敢为犯官讲情,对不起,夷州缺一个知县,你去那边和野人吟诗作对去吧。

    你敢zào    fǎn吗?

    你以为圣贤书里教的是让你如何zào    fǎn的方法吗?

    秀才zào    fǎn十年不成,富贵窝里享受多年,你问问自己,你还有胆zào    fǎn吗?自己就会被自己吓死!

    你看不起的那些土贼流寇之所以敢zào    fǎn,那是因为除了命,他们什么都没有。

    你们享受过的醇酒美妇,美味佳肴,他们听都没听过,并且他们没读过书,对外面的世界知道的很少。

    无知者才无畏。

    什么都不懂胆子才大。

    知道的越多,做起事来越是束手束脚,前思后想,怕这怕那。

    夜来思量千条路,醒后依旧卖豆腐。

    说的就是这些无胆文人。

    扯远了,崇祯收回思绪。

    人口不多的第二个主因就是,医疗条件极度落后。

    生孩子如同走一遭鬼门关。

    医疗条件极度发达的后世,婴儿的夭折率也是不低,何况不具备任何医疗救助的当世。

    在当时的大明,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个稳婆,西方叫助产士。

    稳婆的地位非常的高,某种意义上讲,在百姓的心目中比县太爷还高。

    因为每家每户都会面临传宗接代的问题,极度愚昧的百姓哪懂得如何接生,只能依靠村里的大神。

    稳婆们虽然也是文盲,但她们都是头脑灵活,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

    最初的经验当然就是自己生产时积累的,稳婆们都有一个共性:家里人丁兴旺。

    能生,并且都能健康chéng    rén,然后继续繁衍后代。

    什么事干多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卖油翁曾经说过:无他,手熟尔。

    但就算稳婆们经验再丰富,也只能帮人接生,而不会有后续的医疗援助。

    她们不是医生,就是个接生婆而已,并且是个手段简单粗暴的接生婆,管杀不管埋那种。

    当时的婴儿死亡率高的吓人,因难产而一尸两命的情况大范围存在。

    因为没有产钳。

    想到这里,崇祯心里一动,试做产钳必须尽快着手了,虽然他没见过,但听名字也能猜出个大概,就让军器监里的能工巧匠们打造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