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崇祯八年》
第(2/3)页
“呵呵!成亲王之虑虽是不无道理,但皇上并无强攻堡城之意!本王照实说了吧,挖壕围城之后,待探清明军来存放粮草辎重之地,我军便以重兵夺之,一举切断前方明军补给,且所得之粮草物资正好供我军食用之!”
济尔哈朗干笑两声之后,随即将皇太极的战略意图讲了出来。
若是朱由检知道皇太极的这个战略计划,说不得也会表达一下佩服之意。
这个作战计划与后世二战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役中施行的蛙跳战术极其相似,其意图就是暂时放弃对方防守严密的区域,转而对其认为非常稳妥的后方发动突袭,在成功之后再反身围攻剩余的敌军。
皇太极的确是满清中最有战略眼光的一人,多尔衮虽然也属于八旗中的佼佼者,但论起才智来还是比皇太极差上一筹。
对于偷袭边墙破口而入的战术,皇太极并不是没考虑过。
但在暗中派遣探马深入古北口、居庸关等关隘查探过后,这个想法被他果断放弃了。
据探马回禀,明军不仅是将原先损毁的边墙重新修缮加固,而且调遣了重兵加以防范,清军探马甚至在险要的关口发现了大炮的身影。
从墙上的旗帜以及巡守的士卒就可以看出,原本几乎无人守御的边墙现在戒备森严,昼夜皆有士卒巡逻,边墙外几条小路遍布巨石杂木,清军若想再如以前那样悄无声息的靠近边墙已是绝无可能。
因为搬动这些巨石乱木可不是瞬间就能完成的,搬动的时候想不发出声响是不可能的,这样就很容易被明军发现,突袭就会变成强攻。
在无法容纳大量士卒同时进攻的地带,守御方居高临下,占据着绝对优势,那种难度比攻击锦州城还要大上数倍。
皇太极在与济尔哈朗、代善等人商议数次之后,终于订下了这个具有超时代意义的作战计划。
“若是明军于辎重之地布置重兵,那又该当如何?到时我军前出过甚,身后堡城具有明军把控,前有强敌阻挡,后有粮道被断之险,稍有不慎岂不是有全军覆没之危?”
沉默半天之后,还是多尔衮率先提出了异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