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卢象升的眼中,不论文武,只要心向国事,都是值得称道和赞扬的,皇帝这次想借机提高武人地位的做法是恰当和正确的,如果自己再提出武**国论,那恐怕不会得到卢象升的赞同。 “下官虽是赞成卢学士之言,但心中仍有隐忧。 以文御武之策行之百余载,我皇明始终未有藩镇之祸,可见此策仍有可取之处,如今圣贸然改之,将来边将无人钳制,再有尾大不掉之势,那朝廷将如何自处? 辽西将门初成之时,若是前得力文臣控之,岂有辽东近二十载之难? 而今朝堂之,陈玉铉、杨文弱、李梦暗等诸位有识之士俱在,为何会仍使此事过审? 下官对此事之成实是心有所憾,二位学士俱为统帅官军多年、立下无数功勋之重臣,在圣眼中亦是分量极重之人,若是二位本建言,圣也许会改弦更张、重审此策也不好说!” 卢象升讲完之后,一旁地邱民仰犹豫片刻后还是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邱中丞过虑了。 以圣高瞻远瞩之布局来看,我等所忧,圣岂会未曾虑及? 抛开个人忠诚不讲,将来留守边疆之军伍中,军法官尽皆配置齐全,且士卒月饷口粮皆在其监控下发放到个人手中,并非从前按人头划拨主将,尤其全权掌控钱粮之物,从此将官再无拿捏他人之手段,仅此一点,士卒自会只忠于圣及朝廷。 中丞于现今之军伍所知甚少,此番担忧实无必要!” 卢象升笑着对邱民仰摆了摆手。 邱民仰由于根本不了解现在大明官军的状况,所以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对于朱由检掌控军队的手段并不了解,而孙传庭和卢象升对皇帝的这套手段自是心知肚明。 他们心里清楚,只要现在的军队制度一直保持下去,那大明就不可能再出现边镇诸将拥兵自重的情况。 孙传庭之所以对朱由检复设五军都督府有些许不满,纯粹是不愿意与诸如祖家兄弟、贺人龙、左良玉、王朴、刘泽清等名声不佳的武将同列朝班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