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论起对人心的洞察力,邹维琏根本无法与陈奇瑜相提并论,之所以委他作为钦差,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打消郑芝龙的戒备之心而已。 “臣遵旨,待会商毕,臣自会抓紧与邹部堂商议此事!” 陈奇瑜起身施礼接旨,刚才还有些不安的心里也彻底安稳下来。 对于刚才随着大伙儿一起反对皇帝的那番举动,陈奇瑜也是多少有些后悔,生怕因此失了圣眷。但现在皇帝居然将如此大的事情着落在他的身上,那说明对他并没有产生恶感,只要自己能带着邹维琏把此事办得漂漂亮亮,再往上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心里一直瞧不起海寇出身的郑芝龙,但陈奇瑜却并未在战术上轻视这个大明新晋伯爵,郑氏所拥有的势力确实不容忽视,要想按照皇帝的意思,将这股无法掌控的势力收归己有,的确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启奏圣上,现下无论是山东灾民移往辽东,抑或是河南灾民迁移湖广,由于事涉上千万人口,其中大小事情琐碎繁杂,不论是户部、工部以及牵扯其中之地方官府,所需官吏已是力有未逮,甚至可以说是远远不够,这也导致移民过程中,由于官吏不到位而引的混乱状况。 内阁已接获数十份地方奏报,请求增加官吏数量,以避免诸多不可控之事生,臣据此上禀,以便圣上明察。” 陈奇瑜和邹维琏接旨后,温体仁起身施礼禀报道。 现在北地的移民工作已经66续续开展了三年时间。 除了陕西各府向西安府、平凉府等地就近迁移,山东中南部灾民向南四湖迁移、山西部分灾民持续向台湾迁移外,山东西北灾民移往辽东、河南南部两府移往湖广的工作量最大、牵扯的人口最多,事涉其中的官吏已是不敷使用。 已经精疲力竭的相关府县的主官纷纷上书内阁,请求朝廷能够增派人手,能够让奔波其中的官吏们得到喘息之机。 温体仁的奏禀让朱由检顿时惊醒过来。 随着皇帝的位子越来越稳固,自己还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