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派缇骑出关,一定要将朕的原话带给孙传庭,就说全国这最后一批精锐,朕就交给他了!” “战策诸事,让他自行定夺!” 闻言,众大臣再度行礼,山呼: “陛下圣明!” 回到西暖阁,朱由校双眼无神,瘫软在了宝座上,就这么倚靠着,不断大口喘着气,半晌无言。 ...... 农历九月的朔方北国,早已是天寒地冻的节气。 熊廷弼正站在校场之内,看着亲自遴选出的两千名辽军精锐组成的督战队,信心满满。 督战队的出现,也是熊廷弼参考了孙传庭在大同镇城外为约束各镇军纪的产物。 熊廷弼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可以在辽军常设。 督战队必须选任精锐,还与他的督标营不同。 督标营在战时护卫,督战队则跟在大军之后,一来做最后的底牌,二则是震慑军士,斩杀逃卒,及时遏制颓势,借机反攻。 “杀!杀!杀!” 辽军督战队全员配备着雪亮的军官制式雁翅刀,在雪地中闪烁着数道寒光,极为亮眼。 加上督战队是从辽军各部遴选精锐充任,气势更是非同寻常。 “停——”忽然间,熊廷弼伸出手,下达了停止操训的命令,抬首向远处凝眸望去。 虽然他不是武将,可多年戎马生涯,却然他的警惕性比一般的武将更高。 即便嘈杂的校场之内,亦能觉察到地面上细微的颤动。 过不多时,远远驰来一行缇骑。 为首的是个大内公公,一帮人“冻手冻脚”地来到辽阳,这座当今辽东的政治军事中心,只为了宣达一道圣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