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朝堂上有人建议让孙传庭就地筑城,派兵防守,以此遏制西虏,朱由校置之一笑。 这本身就是个蠢材才会提出的建议,要么说这人就是对兵事一窍不通。 就地筑城,不说劳师费力,也不说运送城砖、原料有多难,就算你一夜筑城,想守住也是极难。 有几个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如此远的塞外常年驻守? 如果真的想守住,就不能只筑一座城,需要按照地形同时建造多处坚城,派遣大军,迁徙百姓,这才是长久之功。 可关外路途甚远,又不是农耕之地,难道要从关内一直持续运粮? 在朱由校看来,河套地区虽然已经收复,但却只能让蒙古人自守,现在自己需要做的,只是控制人心,以人心为长城。 那里其实和安南一样,打下来容易,但是想要守得住,不仅难而且对财政反而是个负担。 何况河套地区现在还不如安南,送给蒙古各部驻牧还行,明军想要强行筑城而守,利益远远小于损失。 有时候,祖制需要更改,但是有的时候,老祖宗的政策才是最符合地方形势的,需要延续。 “陛下,这是左翼三百余个大大小小部落的联表!”王承恩捧着一份本子,来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天可汗…呵呵…”朱由校伸手接过来,看完后,其实并没有什么高兴之情。 左翼这帮领主不过也都是群唯利是图的货色而已,他们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是一定不会臣服大明的。 不过既然他们臣服了,朱由校就要防止他们日后和林丹汗一样,背盟弃约,将他们牢牢绑在自己的脚下。 天可汗这个名讳,是康喀尔提出来的,朱由校并不打算接受。 一来是没什么用,二来,朱由校也不觉得自己配得上天可汗这个称号。 或许,等真正干碎林丹汗和建奴的时候,朱由校会重新考虑冠以草原天可汗这个称呼。 虽然,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当皇帝这么久,朱由校早就对这些所谓的称号不再那么看重,随即说道: “天可汗就不必了,他们能臣服大明,朕就已经很高兴了。”朱由校放下联表,说道: “转告他们,他们弃暗投明,大明当然欢迎,只不过还是要一码归一码!” “去年在大同掳掠的大明子民要全部归还,每一个部落的领主,都要让自己的直系继承人来京师武学院学习。” “朕宅心仁厚,帮助他们培养继承人,以免日后误入歧途,这种苦心,朕不说,他们也应该明白!” “出关作战的将校,皆随孙传庭凯旋回京,朕在京师亲自迎接,为他们举办凯旋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