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晋商祸国-《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2/3)页

    之前解决了范家,但是三年下来,晋商们依然铤而走险,大发国难财,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宰了好处大大的有。

    这次朱由校打算一步到位,彻底解决遗患百年的晋商乱国之事,随即眼色示意继续。

    田尔耕见了上头眼色,诺诺禀道:

    “回陛下,太原总督办司经察,发现晋商有通敌卖国之嫌,还请陛下明断。”

    当这份奏疏被交到朱由校手里时,内阁的阁老们也都各自对视一眼,心中想着皇帝玩这一出的意思。

    在场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尽管朱由校表现得再意外,他们也不会完全相信了。

    君臣之间,如同官官之列,没有完全的信任。

    如果一个皇帝表现出什么态度,连身边的肱骨之臣也会完全相信,甚至没有丝毫的猜测和疑问。

    那么毫无疑问,这个皇帝很失败。

    在这一点上,朱由校留给这些朝廷重臣的感觉便是典型的伴君如伴虎,你永远猜不到这位皇帝看似高兴的心中,是不是波涛汹涌。

    好比这件山西总督办的急奏,一般的官员不会多想,可在内阁的这些老家伙们,心思却十分缜密。

    这会不会是老早之前皇帝的安排?

    天启五年的内阁,不比万历四十七年,这时候进来的,都有自己的本事。

    对于官商一事,个人心中早就明白。

    山西总督办关于晋商的查案,他们直接得到一个讯号,接下来皇帝可能要针对晋商群体有大动作了。

    要不然今日叫他们来听这些,难道是闲着没事儿干?

    其实与其说晋商,倒不如直接说商人。

    这些人无论做的再大,其地位上也远不及朝廷命官。

    甚至可以说,自明初以来,商人都是没有任何独立地位的。

    要想做的长久,不被各方势力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那就必须要有一个甚至多个强有力的靠山。

    所以,这时候体量大的大商人无非两种。

    一种是官商,依附于地方乃至朝堂,各级官吏以供行使便利的商人。

    还有一种,便是自天启元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皇商。

    这种商人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当今皇帝赚银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