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春季大练兵-《大海商》


    第(2/3)页

    锦衣卫风头最盛时有六万多人,不过有许多都是民间人士,不是正式的锦衣卫人员,还有许多寄禄的,真正的锦衣卫人员一般不超过三万人。

    “你这支人马练成后,拉出去跟鞑靼打一仗都没问题。”戚继光感到非常满意,主要是兵员素质太好了,他练兵十数载也没挑选到如此多高素质的人员。再加上经费不限制,待遇又高,完全按照皇上亲军的规格来打造,如果这样还打造不出一支堪与鞑靼铁骑作战的队伍,也太说不过去了。

    “秋季如果皇上没有命令去福建,就先拉出去跟鞑靼战一场。”况且笑道。

    “跟鞑靼战斗还是要依靠雄关和城池,在平原地带跟他们交手不值当。”戚继光道。

    况且无语,朝廷为何就不能像永乐帝那样冲出边关,扫平漠北?

    这当然是朝廷的政策,跟戚继光等武将关系不大。这种事跟他无关,他也不想多操这份心。

    “这些教头你最好长期保留,以后每年都要训练一支新军,既然你能解决经费的问题,应该就没有问题。训练有素的军人跟临时拉壮丁或者按兵户户籍强征来的人员差别太大了,只有训练有素的军人能承受住战火的考验,那些强征来的人员,行军途中就可能逃掉三分之一,上了战场最少也要死一半以上,十个人最后能剩下两三个人就不错了。”戚继光指着那些教头道。

    况且点点头,他当然不会放手这些教头,有武定侯帮忙,长期雇佣这些人不会有问题,这些人也喜欢这样,毕竟多了一份丰厚的薪水。

    而且这些人现在都知道该当如何练兵了,下次都不用戚继光带人过来帮忙。

    一群散兵游勇和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想当年永乐帝发动靖难战争,也是靠着蒙古朵颜三卫做军锋,每次与官军交战,都是这些朵颜三卫打头阵,冲破官军的阵型,随后才是永乐从辽王(宁王的祖宗)处骗来的精兵开始冲锋,这才能百战百胜。

    朵颜三卫是元朝遗留下来的蒙古部落,也是百战精师,依然有蒙古铁骑无敌的气势。不过事后花的代价也是太大了,永乐帝把宣府以外的土地割让了一千五百多里给朵颜三卫做报酬,这直接导致宣府边关向里缩进了大片土地。

    这在当时并没有任何政治风险,但是谁也没想到,后来却因此酿成了土木堡惨祸。

    蒙古瓦剌部落突破宣府边关,急行军设下埋伏,包围了明军六十万精军,几乎是当时明朝全国军力的荟萃,瓦剌一战击溃了明军,几乎全歼,名将英国公张辅战亡,英宗被生俘。这直接导致明朝从仁宣朝的鼎盛时期跌入低估,险些滑入万劫不复之境,过后还是多亏兵部尚书于谦四处奔走,扶持景泰帝即位,才使得瓦剌生擒的英宗失去了奇货可居的价值,而且全国臣民又都看到了希望,最后瓦剌也只得无奈退出关塞。

    其实这一役瓦剌虽然大获全胜,伤亡损失也是惨重,过后再没能力大举进攻。最终把英宗还给明朝,开启互市。

    瓦剌的首领终于明白,战争不是王道,与明朝互市、互通有无、互惠互利这才是长期共存的真理。

    “宣府。”况且忽然叫道。

    “宣府?”戚继光一怔。

    “鞑靼如果秋季进犯,一定会在宣府图谋突破。”况且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