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妙善一名,王学斌并非是第一次听闻。 这个名字他最早是在食神世界里,听观世音菩萨提起的,是祂未成道时的俗家姓名。 而且祂还拜托过王学斌一件事,请他帮忙将一本大悲咒金册交予某位妙善手中。 据观世音菩萨所言,祂为了精进修行,曾应化无数法身进入各个世界。 但是在修行过程中,有一个法身再低等世界出了岔子,那个世界的时间波动出了问题。 法身不仅没有勘破胎中之迷,反而重入了轮回,因此才希望他能够帮忙去点化那位妙善,引妙善走向道途。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王学斌还查阅过不少资料,关于影视世界的信息,还有关于观世音成道的传。 影视世界中名为妙善的人着实不多,基本上都跟观世音沾点关系,既然是跟菩萨有关系,那就不可能是低等世界,这本身就是悖论。 影视资料行不通,那就只能考虑现实传了。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民间传,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妙善救父的故事了。 从前有一个国王,叫妙庄王。 国王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爱才,招了个文驸马,二女儿爱武,招了个武驸马,唯独女儿最特殊,不爱文武,一心向佛! 这下麻烦了,国王总不能给女儿找个和尚当驸马吧? 没有这个道理! 国王大怒,便开始烧毁佛寺,迫害僧众。 再后来,国王得下重病,找来无数名医,久治不愈,恰在此时,一位游僧到来,国王这个病,必须有亲生女儿献上手、眼,方可得救。 大女儿和二女儿听闻此消息避之不及,还联合驸马,意欲篡位。 唯有三公主妙善,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自己因此得道成佛,修成了千手千眼的法身。 这个故事充满了民间礼教意味,据王学斌推测,这应该是古印度佛教于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融合的四不像产物。 应该是佛教初传时,僧众们为了宣传佛教,在民间打的一个面向百姓的广告,充满了恐吓与愚弄的色彩! 且不管这个故事的来源与含义,单从故事的内容来,还真有那么一种法,虽然众,但跟此时的情况挨得上边。 传,这个妙庄王还有一个名字,名叫楚庄王! 没错,就是那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虽然这个法中,妙善向佛改成了妙善一心吃素向道,游僧变成了方士,但其大体内容,并未改变。 第(1/3)页